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应该停一停,不少是做给领导看
银行想数字化转型做的好,有5个乱象亟待解决,不解决的话,还不如不做。
以下内容不指名,反过来说就是业界共性点,这是我最近几年给银行做咨询与培训的观察:
第一:金融科技概念把银行从业者给带偏。
大家更多停留在技术思维没有认清楚内核是数字化转型。金融技术只是1.0,是很小的部分,但这个部分银行业做的也是一地鸡毛。你会发现金融科技交付充满硬朗风格的工业风或者说是很机械风格的金融数字产品体验,让人瞠目结舌有不少。空了,你使用一下银行的相关的APP,数字平台,你就可以瞬间明白。
第二:高层鼓吹数字化神乎其神,基层却很传统、怀疑。
整个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上严重的脱节。每家银行中高管讲起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俨然能达到教授水准,充满胜利者的见识。如果你细心到一线看看,心智模式没有变,金融服务行为没有变,变得只是多了一堆数字化转型的赋能工具,但没有人应用,更多成为了约束与限制。
第三:客户经理转型,是银行数字化转型最为重要的部分。
虽然说风控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但是省市分行更多是市场驱动。
中国金融产品的销售模式更多地依赖于每个省市支行,依赖于客户经理(大堂经理、零售经理、信贷经理、理财经理、对公经理等),直接的DTC能力弱。
你可以看到全国超过500万的金融客户经理从业者正面临职业生涯的数字化转型,挑战极大。
职业发展,未来有三条路可以选择:
1.淘汰开除或者是自己主动离开;
2.从简单金融产品销售角色转化为金融专业服务人员。需要积极学习个人、家庭资产配置,企业融资融券以及相关的专业金融知识;
3.用数字化的技术来武装自己,以便更为有效的开拓新客户,维护老客户,增加单兵作战能力,优化个人的人效比。这就是数字化赋能。新加坡星展银行、嘉信理财到国内的孩子王,他们都将传统意义上的销售经理、客户经理已经转化为知识服务型。
网点、客户经理数字化转型,才是中国金融业数字化最硬的、最要打的一场仗。
第四: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弱。
客户中心主义精神不强,没有创新!并没有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增长机会,更多期待着政策宏利与保护。
说句心里话,中国的金融服务需求有很多,需要银行业弯下腰。虽然说好摘的果子都摘的差不多,但是银行是可以通过数字化、科技化、敏捷化、碎片化来获取更多的金融服务的需求,帮助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
从中国特色的社会金融需求,构建数字化创新,解决之前碍于人力或流程无法覆盖的要求。这就是未来唯一可选项。
第五:知识萃取与知识流动管理能力差。
过往银行并没有让知识与经验的数字化,没有有效地萃取行内资深员工的经验和知识,以此来让让更多年轻人快速的成长。
知识社会,银行要成为一个知识的共同体、知识的生产机构、知识的经营机构。
在这一块支行还是各自为政,虽偶尔有零星的晨会,但成长有限。每个客户经理以及金融从业者的成长都受到时间与实践限制。
组织的成长关键就是学习的速度,如何能够将外部的知识、老员工、资深员工的经验让它流动起来。
数字化时代企业经营就是4个字数据+知识。
在这个领域,标杆企业有红杉资本、谷歌、链家地产等,通过数字化知识库的建设,能够积极地激发组织创新和经营管理,也为获得数字化时代的竞争优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银行从业者,真的开始卷起来,日子不易!
最好的应对方式是站在未来看当下,构建数字化时代新的核心能力与经营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