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每天一点小分享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第7章 供应

1. 比较优势

1)比较优势原理

比较优势原理是说在一个社会里,每个个体如果把有限的资源,包括时间和精力,只用来生产对他们来说机会成本比较低的那些产品,然后跟别人进行交换,这样整个社会产品的总价值就能够达到最高,而且每一个个体的境遇都能够得到改善。

比较优势原理有3个要点:

第一它指的个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家庭、地区或者国家;

第二它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每个个体的时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

第三比较优势来自自己跟自己的比较。

2)贸易顺差逆差,都没有关系。

如果一个国家的进口大于出口,货币净流出的那个国家会出现贸易逆差。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口大于进口,货币净流入的那个国家会出现贸易顺差。

这是单从某一个国家的角度出发来看的,如果是把不同的国家甚至整个世界格局放在一起来看的话,各个国家的收支是相抵的,单边的顺差或者是逆差并不重要。

3)贸易对等和贸易报复

贸易对等的观念认为必须对等才能够进行交换。

贸易报复的观点认为,比如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实行了贸易保护和配额制度,那中国也应该对美国进行相应的贸易报复。这其实是双方的损失,并没有益处。

打开国门,欢迎自由贸易,解除贸易的壁垒,这都是对的。

4)贸易保护的理由辨析

关于贸易保护会有以下的各种理由:

比如威胁国家的安全;政府要去扶持幼年的工业;我们需要把钱留在本地上;长期不练会生疏;工作流失;贫富分化等等。这些观点其实都是不成立的。

2. 价格歧视——定价和竞争的策略

1)受价者和觅价者

完全竞争状态是指市场里有数不清的买家和卖家交易的都是同一种商品,任何一位买家或者是卖家,都不能够通过控制买卖量来影响价格,因为它个人的买卖量跟整个市场的买卖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这其实就是一种完全的竞争状态。比如我们到菜市场去买菜。农民菜农其实就是受价者。

不完全竞争状态是指市场上每一位卖家所卖的产品在品质上都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市场里面,信息不完全,流通不完全对称,交易费用是正的,存在讨价还价一个现象,这个市场中的卖家被称之为是觅价者。

2)价格歧视的策略

价格歧视通常分三种:

第1种是完美的价格歧视,就是卖家对消费者所消费的,每一个单位产品都分别的收取最高价格。

第二种是二级价格歧视,就是对不同的购买量收取不同的价格,多买就便宜一点,多买多送。

第3种叫三级价格歧视,就是对不同的人群或不同地域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

你可能感兴趣的:(0211 每天一点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