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文集笔记》【6】
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荀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恶。扬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恶混。夫始善而进恶,与始恶而进善,与始也混而今也善恶,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韩愈《原性》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魏晋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人之本性究竟为何,这个话题,古今中外已经探讨了几千年了,还是没有一个定论。我想,倘若这个星球不唯一,外星人也讨论不出来结果。这种问题,本来也没有确切的答案。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孔孟之言“人之初,性本善”,很有道理的嘛,都是后来环境慢慢改变了善良的本性,变得复杂而难以捉摸起来。荀子的性本恶也不错。人一出生就开始浪费空气食物还有水,可恶得很。也只有在长大的过程中,不断为善,帮助了别人,奉献了社会,服务了人民,把他的恶抵消得越多,这个人就越来越善了。
扬子说的本性复杂,善恶搭混,那也是有他的立论依据的。人之初,消费了食物水空气,可是父母亲友收获了愉快和天伦之乐,世界因为多了一个你,而更加得缤纷多彩,这就是为善的一面。
韩愈没说别人不对,他只是说不论孔孟荀子还是扬子,都说得不全面,都说了中间的情况,而忽略了首尾两种极端情况。此二者原文如下:
“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上焉者之于五也,主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焉,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反于一而悖(bèi)于四。性之于情视其品。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于七也,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情之于性视其品。”
韩愈所说的人之性,就三类,上中下。说了一大段,其实这个“上”善者就是圣人嘛!这种人根本不存在的。纯粹的善,没有一点恶,就好比伽利略做实验,绝对的光滑小车一直走下去,根本不会停止。
韩愈说的“中”,自然是孔孟扬子荀子所说的人之本性咯!这就回到了现实世界,善恶不是绝对,可以转化,可以混搭。
韩愈说的“下”品本性,毫无疑问,就是没有一点点善良,纯粹的恶魔。另一种极端情况罢了。考虑这种极端理想状态,这还是国人第一次听说,故而都觉得新奇而有趣。唐宋古文运动由他掀起,就是从思想上重视起来的。
这种极端理想化的想法,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资*本*主*义萌芽也是在唐宋时期。不可谓不巧合得甚妙。
韩愈的伟大之处,我觉得当是思想的细分化,这不正是市场分工的理论基础吗?我喜欢韩愈,就喜欢在这里,他把人之善恶具体化了,把善恶和“仁义礼智信”以及“喜怒哀惧爱恶欲”联系起来。其实,这次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倘不加干涉,任由发展下去,迟早会发展成为自然科学。这是由系统的哲学思想,走向精确逻辑哲学思想的一个必然过程。
西方数学物理化学,也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科学。所有的学科,都是统一在古罗马的希腊古典哲学之下。
韩愈的这种细分善恶标准,就是一个逻辑推理思维的开端。想要走通韩愈的这条路,逻辑修辞等方法必然进一步完善发展,论证科学无可避免地会建立起来。很可惜,宋代哲学家们,来不及建立现代逻辑科学体系,就被契丹人金人蒙古人赶尽杀绝下,一路南逃。逃难的路上,朝不保夕,食不果腹,还哪有时间研究哲学这么高深的问题呢?直到南宋灭亡,自韩愈建立起来的思想体系,早已经湮灭于战火之中。惜哉悲哉,我中华文明与现代逻辑科学失之交臂。
讨论完韩愈的本性话题,咱们回到题目“性本爱丘山”。我喜爱魏晋诗人陶渊明,已经不是一两天了。这篇《归园田居》也是我最喜欢的陶先生名篇之一。我在此,并不想过多对人之本性进行讨论,只是就陶先生所说的喜爱山水的本性,稍作展开讲一讲。
陶先生诗篇开篇就讲,我少年时代就没有适应俗世风尘的气质韵味,我的本性只是喜爱山林水肆田园。我落入尘网中,耽误纵情山水和诗酒田园,已经耽搁了三十年。……
人之初,好奇心很重,性本爱丘山,性本爱田园。只是因为这山林动植物繁多,能够勾起人类最初的好奇心。那股探索未知,那远古祖先遗留下来的探奇基因,在早年幼小的你我体内就已蠢蠢欲动。
好奇未知,探索求识,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不懈动力。毋宁说人之初,性本爱丘山,不如说人之初,性本好奇探根源。
早期的人类,本就生活在山林草原等大自然里,和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本就是人类早就学会的本领。我自然热爱田园风光,但我也向往城市繁华,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也就注定心灵受到煎熬。话说回来,能有得煎熬也是一种幸福。倒是有种情况可以解决煎熬,那即是半个月过农村田园生活,半个月过繁华都市生活。这样两者兼顾,从而也就”鱼和熊掌都可兼得”。
最后,愿每一个国人都能安居乐业,纵情山水;也愿每一个国人,都能融入都市繁华,住高楼大厦,驾小车宝马,有闲有钱闯天涯。
——————…………——
(小满三候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
黄思明于大西北夏初辛丑年四月十九辰时许
2021.05.30星期天(›´ω`‹ )
小满二候第5日
[tips]
1.大西北,是对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别称。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其中内蒙古部分包括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狭义上的大西北并不含最后三个市(包头、呼和浩特和乌兰察布市)。
大西北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很重要,目前尚未充分开发,新疆拥有比较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北疆紧挨天山,相对南疆的雨水缺乏,北疆更适合居住。新疆是国家西部开发的重点工程,也是中原丝绸之路的起点,文物古迹众多,这一地区是中国寻古问今的好去处。
大西北远离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少数民族人口占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一开始,我喜欢说自己定居北五省,如今看来说大西北更适合。北五省和大西北叫法虽有些相似,但是大西北范围更广阔一点,那就暂且叫大西北。北五省在民国时代更常用,大西北是解放后常用语,为了顺应潮流,今后一律用词“大西北”。(*^ω^*)
上一篇 ‖ 目 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