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赏析

《道德经》的这一章最能够体现道法自然的思想。老子总能够把自然之道上升为人世、万物之道,抓住了这个核心纲领,整部《道德经》都比较好理解。

一、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二、分层赏析

(一)第一层: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这层的意思是:稀有而尊贵的言论总是合乎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做事情要用平常心对待,不能操之过急。因为过期激的行为往往不能长久,天地万物都是如此。同时,我们对于外界的过激行为,我们也要用平常心去对待,不能够用过激对待过激,要以最终的胜利为目标,像那些会劝架的人,往往等双方都冷静下来才问明原因了解情况,最后才开口讲话说出自己的观点,往往能够让众人心服口服,这样的人用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第一层: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这一层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这层意思表面上看不好理解,用另外的话来说就好理解了:一个人有内在的什么品质,就会感应到外在的什么结果,有道的人感应得道,有德的人感应到德,有失误的人往往就感应到失误。换句话说一个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自己出发找原因,“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失败不找客观原因,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求取外界的胜利。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比如说一个人不被别人信任,往往是他的信用不够的缘故。如果要让别人信任他,那就要用行动建立信用,让别人看得见,久而久之,信用建立起来了,别人也就信任他了。从这点说这句话也照应了前文一一希言自然。像信用的建立不能够急于求成,不能一曝十寒,而要尊重客观规律,慢慢地来,循序渐进,功到自然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