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做不到,也经常发生。别灰心,知道自己这次还是没做到;有信心,只要知道了怎么做,哪怕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一次又一次的看到做到那么一丁丁点,也好过不知道不去做哈。

    20191117    周日

*孩子的脚有点甲沟炎,我说周末晚上带他去修修脚,治一下。

周五晚上快九点,正在写作业的孩子把笔一放,“妈,咱们现在去修脚吧?”

说实话,我有点累,不太想下楼出门了。再一个,我本来计划安排的是周六晚上去,今晚上想做点自己的事,结果他说现在去,有点打乱了我的计划。

*我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和我安排的不一样,不按我的计划来,我把控不住,怎么行?!)

可我不想承认是自己不想去;不想承认我的计划被打乱了我有点无措;而是将矛头对向孩子,“你作业写完了吗?”

“还没呀,周末作业多,周六周日一点点写呗。”

“现在都九点了,我们过去再弄弄,回来都十点了。你明天早上还有课,还得早起。”

“我不是10点40才睡觉么?就是不去修脚,也不早睡呀。”

“你把明天上课的东西准备准备。咱们周六晚上去,周日上午没课,你睡晚一点,晚起一点没事儿。”

……

……

我又开始吧啦吧啦了,沉浸在“要说服孩子听我的”“我这么安排是正确的有理由的是对你好的”自我状态中,压根没有看到孩子不耐烦的表情,没有感受到孩子对“自己的想法被否定”的委屈和小愤怒的情绪。

终于,孩子把书往哗哗的翻来翻去,大声打断我“好了好了,不去了,你想怎样就怎样。我今天不去,明天你让我去我也不去了。”

听到孩子这有情绪的话,我还来劲儿了;觉得自己的好意没被看见和理解;觉得孩子怎么这么拗听不进大人的话;觉得他这会儿想去修脚而不是写作业,就是想偷懒,不做自己该做的,不为自己的作业负责,就是没有责任心,没有自律性……

我意识到自己有点恼火,想要指责孩子了。

好在这一刻,我有了意识,赶紧离开孩子房间。“刹车刹车,打住打住!”脑子里有个声音,我对自己喊。

*我越来越发现,情绪那点儿事,如果任由它信马由缰,不知道会胡冲乱撞到哪里。

但若是能有意识的喊了停,能刹住车,它恢复理智的速度也很快。(可能,这就是书上说的“七秒效应”?)

*我闭上了唠叨说教的嘴,刹住了脑子里想抱怨想指责的念头。再捋捋这事的起因发展。

呵呵,不是我事先给了孩子“周末晚上去修脚”的说法么?我又没明确说周六,我说的是周末,那孩子自然觉得,周五晚上也是周末,也可以啊。

再一个,我觉得孩子没写完作业,就想去出去,认为孩子偷懒,不为自己的作业负责,不自律…真相是这样么?好像我的认为太牵强了吧。真相是我不相信孩子会为自己做好安排,不相信他可以为自己负责。

还有,再看看自己,为什么我反对周五晚上去,非要坚持周六晚上去呢?

因为我是个害怕失控的人,什么事如果心里预先有了计划,有了标准,有了期待之类的,就想让自己让别人让事态按照我的安排标准期待来。一旦被打乱,或有偏离,我就会生出许多情绪,比如焦虑,担忧,抓狂,抱怨,迁怒……(哎呦,这么写出来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有多么的自恋自大!我以为自己是谁,以为自己能控制得了什么?!我还发现,自己是有多么的脆弱和没有安全感!缺少面对和承接事情发生的勇气和能力。

呵呵,又看见了一点自己。)

*我口口声声说,孩子大了,我退后退后;可手依旧伸的那么长,拦在孩子身前,孩子的想法和我的不同时,我都没想过要听听他为什么这么想?我还想要包办孩子的想法,强求他的做法,按我的听我的……(捂脸捂脸)

的确,很多时候,我们知道很多,可是在做的时候,把知道的丢在一边,还是在老习性里打转。

当然,知道~做到,这是个一步步练习的过程。

知道,做不到,也经常发生。

这次,我虽然没做到看见孩子,但我做到了给自己的情绪喊刹车…

别灰心,知道自己这次还是没做到;有信心,只要知道了怎么做,哪怕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一次又一次的看到做到那么一丁丁点,也好过不知道不去做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道,做不到,也经常发生。别灰心,知道自己这次还是没做到;有信心,只要知道了怎么做,哪怕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一次又一次的看到做到那么一丁丁点,也好过不知道不去做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