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之IBM

主人公——名副其实的蓝色巨人:他的徽标是蓝色,他的员工工作服是蓝色,他的一台叫“深蓝”的”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掀起了一阵蓝色旋风,百多年在时代浪潮尖儿上领先的蓝色巨人,正是本次的主人公——IBM。

绕不开电脑的IBM

上一次是用手机打字,这一次是用电脑敲字,我甚至已经开始在想下一次我会用什么工具了,这都怪我该死的强迫症,但也怪我为什么要看到这句话“谈及电话离不开AT&T,谈及计算机就绕不开IBM。”

有趣的是,IBM绕不开计算机,这起因于一场“父子之战”。二次世界大战,用今天的解释来说,它可以看作机械时代和电子时代的分水岭,显然少不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出现两方分歧,而对IBM有卓越贡献的沃森父子就争执不休,令人诧异的是儿子赢了父亲,并在1952年成为了IBM的总裁,开始了他对计算机进20年的贡献。除了文中记载的“1952年研制出了磁鼓的计算器、1964年IBM的s/360大型计算机问世、1969年开始了语言识别研究”等这些之外,我认为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计算机用户群体的转变,IBM将计算机从政府部门和军方推广到民间,即从to G到to C,或者可以直接说是to B到to C。

我相信这一点是商业化电脑出现的灵感源泉,但出乎意料的是,世界上第一台可以商业化的电脑不属于IBM,而属于诞生在车库里苹果公司。正是在1976年乔布斯和同伴生产出Apple I的情境下,IBM后发制人在1981年诞生了IBM PC

经历过掀起全球蓝色旋风的辉煌——1997年计算机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也经历了2005年将PC业务卖出给我们中国联想,起起伏伏,哪怕结局不够完美,但谈及计算机就联想到IBM,说起IBM就绕不开计算机。


风雨摇曳中仍屹立不倒

杰出 的管理人物老沃森,创立了IBM帝国,并带领IBM逃过了第一大劫那便是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尤为重要的是在他执掌的机械时代中,IBM与军方、政府建立了友好且信任的合作关系。小沃森,1952年开始了他的20年计算机快速发展时代。这不,据数据显示他执掌的20年里。IBM的平均增长率高达20%,创下了迄今为止绝无仅有的成绩。郭士纳——尽管不懂计算机也无高科技公司背景,但对症下药的管理能力赋予了这句话“He also made chips,but potato chips.”无尽的荣耀,我大概把它们归为了三个方面。(一不小说多了,决定另起一行。)

去冗弃僚,简单的说来就是丢弃冗杂部门、裁去官僚人员,IBM高平台高福利的舒适环境,温水煮青蛙是见怪不怪,说到这,我不忍想说说我国部分国企的状态,就跟当时IBM把箱子从二楼搬到三楼几分钟的事硬是变成了几个月的事一般,我曾在国企实习切身感受过,一个实习证明盖一个章的事情办了12天,一个月的实习工资发了48天,问其原因仅是流程问题。大公司人员、机构庞大,工作规范流程化固然重要,但这任何时候都不能成为工作怠慢的理由。当然,这部分根本原因还得最终归属企业管理不到位现状,给了员工“进国企稳定”的定心丸,给了员工“温水煮青蛙也不会死”的状态,从个体,到部门,再到企业,逐层向上,都有着可以靠着乘凉的树,久而久之,树没人管也要枯了,就到了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面临改革,但寻求变化这其中,骨子里的基因却影响了太多。好的是,当时IBM郭士纳快刀斩乱麻,未让官僚做派影响太多。

剪叶修枝,是指针对项目上和业务上采取的措施。如郭士纳果断停掉了一些项目和卖掉一些资产,将这部分所得采取了一个与AT&T拆分业务完全相反的方法,即收购服务公司,将自己的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和服务合成了一体。

因果存在,这是我在一家创业公司学到的价值观,虽然当时我更多的理解是利用“顺反推”的方法学会自己从开始或结果去找到答案,但在这里用来形容郭士纳拯救IBM的最后一个方面个人认为也是可以的,因为我把这四个字重新理解为八个字了。不管是将研究费从9%降到6%,还是将不在行的终端服务更为企业级,还是上诉两个方面,他其实一直在强调“为何而做,何为其果”。

全球化的战略布局:查看他的营收市场占比就知,海外营收超过50%,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元虽然贬值,但他的出口变得强劲。在这一大方针下有个小地方我觉得格外有趣,就是海外业务以当地货币进行交易,而财务报表用美元结算。大小小方面结合,使财报赢得漂亮。

核心业务的主导:从IBM的发展线来看,他不论身处哪个时期,都有着他自己的核心业务,这就是拥抱变化时最有力的武器。拥抱变化、自我淘汰…也难怪书中形容他是“保守的创新者”。从机械时代到电子时代再到电子商务时代再到未来的区块链,他都是站在当下时代保守的做自己的核心业务,再去研究下个时代他的核心业务,这样,哪怕没有抓住互联网时代,同样可以是不倒瓮,再后发制人。这不,看完后查一些资料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更深的了解的过程中,发现他早已布局区块链、发明了AI辩手帮助决策(AI辩手与辩手的交战让我目瞪口呆,有个视频,但是上不能上传。☹️)


不识真面目,只身此山中。

中国的第一个越洋电话?

中国的计算机?

中国制造?

中国的电子商务?

1936年,IBM远东地区第一个办公室设在上海,次年一通越洋电话开启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1979年, IBM 向中国引入了先进的计算机装备和信息化观念。沈阳鼓风机厂引进IBM 370/138大型机。同年,中国银行史上的第一台计算机——IBM3032在香港启用;
1992年, IBM 正式进入中国,并启动了“发展中国”的大战略,协助中国全面开放;
九十年代中后期, IBM 最早在中国成立合资生产厂,最早开设研发机构,发掘人才的价值,最早将世界级的专业服务引入中国,引导了“中国制造”、“中国研发”和“中国服务”的潮流;
进入二十一世纪, IBM 先后提出“电子商务”和“随需应变”等策略,协助金融、电信、流通、制造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实现了信息化的跨越式前进;
2007年, IBM 提出了“全球整合企业”概念,将中国变成 IBM 全球整合的最重要的基地之一,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成长提供了先进的指导思想和实践经验;
2009年, IBM 提出了“智慧的地球”的愿景,与中国各级政府展开了全面地合作, 同时在中国投入建立了 IBM 全球铁路创新中心、IBM 中国分析决策创新中心,并即将成立 IBM 电子政务创新研究院;
2010年,IBM 成为中国 2010年上海世博会“计算机系统与集成咨询服务”高级赞助商

(以上标记引文来源于文献及网络文章)

中国地广人多,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商业时代,向来都是香饽饽。IBM以前瞻的思想、创新的技术、深刻的商业理解和诚信的服务积极地支持了中国各行各业的飞速成长,也理所应当的赢得了中国市场,换种角度说,中国也得益于此。很多地方,我们之身感受并受益于其中,只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你可能感兴趣的:(《浪潮之巅》之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