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深处觅烟霞】No9.《边城》之悲

记不得多久前读的《边城》,只记住了一条清澈见底的河,一个善良真诚的老艄公,一条忠诚聪明的黄狗,一位美丽勤劳的姑娘,还有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

印象里,湘西的翠竹,青灵灵地在山涧摇曳;白河的溪水,波光闪闪地托着渡船来来往往;多情的翠翠,痴痴地在白塔下守望……

今天中午,吃完母亲做的现成饭,又读了一遍《边城》。常读常新,以前的感觉竟全然被颠覆了。透过文字,我窥探到的,不再是人性的美好,而是一个又一个遗憾,一场又一场悲剧。

战火纷飞的三十年代,湘西其实并不平静,古老的吊脚楼,陋习一点都不缺失。

边城不但存在“寄食者”与肉体交易,而且,这还是一些无法生存、甚至是被丈夫送来的女人。虽然沈从文美化了她们,说她们比城里的妓女更有情义,永远那么浑厚。可翠翠听到的水手粗鄙的对话里,却满是轻视,真心倒真没看到几分。

沈从文标榜的义气和勇敢,却几乎遍寻不着。

翠翠的父亲,不过是用迷人的歌喉和即兴创作的歌词,俘获了一个同样热爱歌唱的美丽姑娘的心,他们相爱了。如果边城真的车路马路都可以行得通,翠翠的父母,应该幸福地在一起才对。然而事实却是他们企图私奔,翠翠的母亲舍不下年迈孤独的父亲,结果翠翠的父亲为了兼顾军人的名誉和爱情的忠诚,先行自杀;翠翠的母亲,在世俗的风言风语里煎熬到翠翠出生,饮冷水自尽,丢下小的抛下老的。这分明是在逃避,可为什么真心相爱却需要逃避?可见边城容不下他们的爱情。可这些,全然被淡化了,或者说被掩盖了。

正如我们在回忆的时候,常常自动屏蔽掉那些不愉快和不美好事情,所以我们在回忆往事的时候,天空更澄净,人性更美好。那些原本客观存在的沙尘和雾霾,统统被回忆的滤网清除掉了,可事实上,它们曾经是那样的肆虐。

再如“小兽”一般的翠翠,差不多是被拔掉了牙齿绞掉了指甲的“小兽”。不论是天保还是傩送,翠翠面对爱情,几乎从未正面交锋。只是有一点懵懂的少女萌动罢了。而天保和傩送,在爱上同一个姑娘之后,面临竞争与决择时,相继出走,没有一个主动向翠翠表白,任由误解不断蔓延。我甚至怀疑,他们所谓爱情,只不过是看上了一个姑娘,一个勤劳能干、长相标致、有着小鹿一般澄澈眸子的姑娘。

我甚至很奇怪,为什么之前我读出的,都是唯美的人性,今天却读出了深深的悲凉。

翠翠,一个十四五岁的漂亮小姑娘,住在河边,接过爷爷的渡船,风里来雨里去,苦苦等待一个差不多没有希望的回还。

我甚至觉得,如果老艄公果决一点,答应了媒人,让翠翠嫁给天保,也是一种美满。正如《我的前半生》里,陈俊生以为会养罗子君一辈子,可莫名其妙就成了凌玲的裙下臣;以为娶了温柔的凌玲,会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可烦心比从前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样。

掩卷沉思,也许,这便是沈从文先生生命里的爱而不得。那个清丽高雅的大小姐张兆和,让沈从文一见钟情,潦倒的乡下人开始了漫长的求爱历程。跟得紧,追得累,软硬兼施,低到尘埃里,恨不得做其脚边的奴隶。新婚的甜蜜也是有的,但却抵不过战乱中柴米油盐的焦灼。

希望,明天再读,能读出几分美好来。

                                                                                                 田玲写于2018年12月10日星期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本深处觅烟霞】No9.《边城》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