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往事----纸牌糕

家乡海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一隅,铜山古城现今成了重点旅游地,八方游客慕名而来。人们徜徉在美丽的蝶岛,品尝闻名遐迩的“东山海鲜”,带走海岛的土特产当伴手礼,馈赠亲朋戚友。在众多的糕点美食零嘴中,今天说说儿少时的“纸牌糕”。

“糕”最早见于汉代。《说文解字》:“糕,饵属。”故一般说,软胎的点心称之为“糕”,带有馅料的点心称为“点”。

我所说的“纸牌糕”,其实就是传统的食品云片糕。长条形的方块状,其色泽雪白、糕质细腻,口味香甜软润。手工切的糕片厚薄均匀,表面光滑平整,棱角整齐规则,密实而不散不粘,当拆片分食时,甚至能将糕片弯曲成半圆形,而不会断裂。

关于云片糕,传说自从清乾隆年间起便有了这个糕点,这样算来,距今也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制作云片糕,虽然原料简单但工艺流程就复杂多了,可以说是糕点面食中最为费时费力的零食制作之一。主要材料三样:糯米粉、白糖和猪油。据介绍,统传手工的纸牌糕,其制作过程每个步骤都不能“偷工”短缺:先把糯米用温水磨洗、捞过晾干,捣碎,再入鼎翻炒成糯米粉,然后用高目的筛斗筛滤成更细的成粉,再等待一段时间让成粉自然陈化,期间需要经常翻动,这能让糯米粉变得更富有润性;将配比合适的“番仔糖”猪油熬成湿糖,待回温到一定温度时再下糯米润粉入鼎,快速重复翻炒混合,起鼎入模成型,最后下二十四刀,边切边飘撒清凉糖干粉,均匀分切25片为一打一扎,至此便可方方整整的完成最终的包装程序,存放半年而不变质。

云片糕的制作,每一个步骤都充分体现经验和技巧。品质地道、好的云片糕看上去棱角整齐规则,糕片厚薄均匀,颜色洁白如雪,拿在手里,手感柔软而有弹性绵密,单片能曲成圆弧形而不断裂,有一定的嫩润粘性,可以一片片的拔撕开来,闻着有桂花的清香、吃到嘴里细腻香甜凉喉。新鲜的云片糕最为好吃,说入口即化那是毫不夸张的。

小的时候,纸牌糕可不单纯是难得的糕点,一小包就能让好几个孩童折片派发分享,同时还可以当成游戏把玩的物件。把25片一扎的纸牌糕,放在左手,用右手一抖一甩,展成扇形状,孩童们以此玩起模仿大人打扑克的游戏。

听老辈人介绍说,更早时的纸牌糕,因为原料中的糖、油成份更为充足,拿起一条糕片,用火点燃,甚至可完全燃烧掉。不过没有验证过,因为昨能这样浪费美食呢?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大多在日常是舍不得花钱买这么高的零嘴的。记得小时候一邻居小孩发烧感冒了,大人买了一包纸牌糕让他“凉喉转嘴”,让其他小朋友羡慕不已,甚至巴不得自己也感冒发烧一次,从而能拥有享此美食的“待遇”。

关于云片糕的名字,据说缘于题名失误,将错就错而得来的呢。当年下江南的乾隆皇帝以其如雪花飘白的模样,给予赐名“雪片糕”,但书写时御笔一挥,却把“雪”字书写成“雲”字,故云片糕就此得以传名。

我们大多把云片糕称“纸牌糕”或“纸排糕”,也有人称之“册糕仔”。据老辈人介绍,铜山古城的纸牌糕,老早时当数位于行宫前街的“建昌老字号”糕饼店最为知名。经营体现其如纸牌、书页、扑克牌纸质一样的绵薄和齐整,口味地道。人们在七夕节拜“床公婆”、中秋节拜“月娘”,云片糕是上佳的供品;重阳、除夕新年期间走亲访友,送老人家当零嘴点心享用,也是很适合的小礼品。

云片糕,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和智慧,糕取“高”的谐音,有步步高升,吉祥纳福之寓意。如九九重阳节,敬送长者老辈人吃“云片糕”,去秋躁,祝其健康高寿,吉祥长寿。记得早时候的除夕夜“守夜过年”,有些长辈老人,把压岁钱用云片糕的粉红色(乡土称“水红仔纸”)包装纸包着,送给儿孙小辈,寄托着老人们“老疼细(少)顺势”的美好祈盼。

现在市面上销售的“云片糕”,品相大多泛黄不雪白,难以分片,其滋味和感觉跟儿时所吃的大相径庭。其主料的不地道,添加各种杂果核仁,不纯正的糖料添加,再加上工业化生产,追求数量效益,当然工艺糕质等更相形见绌了。

听说古城的个别糕饼店,接受订货正用传统手工制作“纸牌糕”,定将找个时间串串街巷寻访去。

回忆一些陈年旧事,还是思念儿少时那能吃能玩的、糯糯清凉的滋味----纸牌糕。

2018/05/25初稿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城往事----纸牌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