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寻找革命性力量并确立同盟军:成功就是找对的人,打胜仗

说实话,如今很多年轻人都想创业,都想自己干,自己给自己打工,干出一番成就。

但是创业哪有那么容易啊。那些认为,创业简单的人,基本上都是不懂创业或者从没有创过什么业的人。或许是他们看到别人创业干的风生水起,边玩还能把业创了,顺带赚了点钱。

其实,这只是你看到一个表面现象。而那些认为创业简单的人,他们就属于是一帮在创业大海潮中光明正大裸泳的人,他们只是打着创业的旗号,却连创业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

也就是创业的本质是什么?

这相当可怕呀。

而那些真正的创业者,会对你说:创业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此时,你可能纳闷了,觉得这话里有话啊。嗯,他们说这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他们说创业难是因为创业的确很难,倒不是创业本身难,而是创业背后的本质难;他们说创业也容易,之所以容易,是因为他们懂得创业的本体或本源,也叫本质是什么?

也就是创业万变不离其宗的,所以,他们在制定战略也好,方法论也好,还是方向也好等等,他们所有开展的一切活动及动作,行为都会围绕这个“本源”,而不会偏离,即使偏离,也不会犯重大性错误。

因此,这会让他们在创业这条路上,比那些偏离这个本源的创业者,创业更加容易,也容易创业成功。

所以,他们之所以说创业简单,是因为他们懂得抓住创业的本质,既节省不必要的精力,也节省成本,不至于让他们走弯路。

那为什么他们又说创业的确很难呢?

是建立战略难吗?未必,战略是说,站在未来看现在,做布局。首先,战略是建立在创业本源上的。

那是创业方法论吗?也未必,创业方法论的确很重要,但是有局限性,也是建立在创业本质上的。

其实,创业真正难的是它背后的本质,而这个本质就是所有创业者最头疼的问题了。

那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创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无可厚非,创业的本质是增长。

而高效的增长秘诀是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也就是做好“筛选”。翻译过来就是说:成功就是找对的人,打胜仗,不求多,只求打一仗胜一仗。

那为什么要做好筛选呢?举个例子你就明白。

为什么美国的西点军校能培养出很多军事人才呢?为什么沃顿商学院能培养出很多企业家呢?为什么顶尖高等学府能培养出人才呢?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筛选很严格。

再举一个例子,马云的成功,阿里巴巴的成功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马云的眼光很厉害,他能找到对的人,然后迅速把这些对的人培养成为人才,然后这些人才又会找到下一批对的人,继而再培养为人才......

而马云的成功就是找到了像张勇、蔡崇信等这些对的人,打了一场胜仗,从而有了阿里巴巴的成功。

与其说,是马云成就了这些对的人,倒不如说,是这些对的人被马云成就之后,反过来他们又成就了马云,成就了阿里巴巴。

那当初毛泽东是如何从零到一创业的呢?那他又是如何做增长,寻找革命性力量与同盟军的呢?

1

在1925年12月1日,当时的毛泽东发现党内存在着两种倾向。

第1种:右倾机会主义。指的是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

第2种:左倾机会主义。以张国焘为代表,只关注工人运动,同样也忘了农民。

而在当时这两种机会主义,他们的力量都很薄弱。

但就是问题苦于,不知道到哪里寻找革命性力量?到哪里去找到同盟军?

这个问题也就普通当今的所有创业者要面临的增长问题,如何做真正的用户画像与分析?如何找到那些对的,高质量用户群体,让他们成为自身的忠实粉丝,并打响“中国革命”这个品牌呢?

其实,这在毛泽东在做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给了我们答案。

在分析中,他认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

因此,你先要确立精准服务的人群定位,能为别人提供什么价值或服务?什么样的人是你真正想要帮助与服务的?

你要记得,想要获得高质量人脉的秘诀是,人脉不是那些能帮助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帮助的人。

而当时的毛泽东就首先确立了,他要帮助的人群就是中国最广大的农民群众,因此,他也能凝聚这部分革命性力量来成就了自己,实现革命成功,建立新中国。

2

那为什么毛泽东要选择农民呢?他是如何做分析的呢?

一方面,这解决了中国革命中最主要的同盟军问题。

另一方面,他很好的预料到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动摇的阶级,在革命高涨时将要分化,最终会跑到帝国主义那边。而1927年所发生的事变极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当时,毛泽东认为,解决革命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搞懂2大问题。

第一是:谁是我们的敌人?第二是:谁是我们的朋友?

他认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都非常少,而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去反对真正的敌人。

而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没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而革命要成功就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要非常注意团结真正的朋友,而反对真正的敌人。

因此,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以及对于革命的态度,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用来分辨真正的敌友。

那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第一: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

他认为,当时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奴才,这类人的生存发展都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

而这些阶级不合适的原因是他们代表中国最落后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水火不容。

第二:中产阶级。

因为,当时中产阶级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有以下几点:

01.他们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

02.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和积极援助,当他们的欲望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发展感到被威胁时,他们又开始怀疑革命。

在当时,有一位叫戴季陶的人,他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从事过反对清政府和袁世凯的活动。

他在北京《晨报》上发表言论:举起你的左手打到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就是这两句话,展现了这个阶级的矛盾状态。

毛泽东指出,在当时的世界上存在一种局面,是是革命和反革命两大势力作为最后斗争的局面。

这两大势力高举两大旗帜:一是红色的革命大旗,二是白色的反革命大旗。

于是,毛泽东推断出,这些中产阶级,必定会走向分化,一个跑向革命,一个跑向反革命,没有独立这一说法。

因此,他判断出,中国的中产阶级不适合,尽管他们代表一个以阶级为主体的“独立”革命思想,这只不过是一场幻想与泡影。

第三:小资产阶级。

这类人群指自己耕种的农民,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中小学教员,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

首先这类阶级在人数上,在阶级性上都值得,都会得到人的广泛注意。

在自耕农和手工业主所经营的都是小生产的经济,这个小资产阶级内的各阶层,虽然同处在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但是毛泽东认为有三个不同之处:

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体力或脑力劳动获得,除了自己给的以外,每年都有剩余。

他认为,这类人发财观念比较严重,虽然没有发大财的妄想,但总想着爬上中产阶级地位,看见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家,往往很容易眼红。

这一类人,通常胆子小,害怕官,也怕革命。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中产阶级相似,所以他们很相信共产阶级,对革命抱着怀疑态度。

第二部分:经济上大致可以自己给的。这类人和第一部分的人不同。他们也想发财,但他们感觉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从前的世界。

这类人觉得,如果只使用和从前相等的劳动,就会不能维持生活,他们必须增加劳动时间,每天早起晚归,对于职业加倍注意,才能维持生活。

这类人对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运动,只有怀疑,但不贸然参加,也就是说他们持中立态度,但是绝不反对革命。

而这类人非常多,占了小资产阶级的一半。

第三部分:生活下降的。

这类人原先大概是一些殷勤的人家,仅仅可以保住自己,生活过着好日子,渐渐生活下降了,负债也变得多了,于是过着凄凉的日子。

这类人在精神上痛苦很大,因为他们有一个从前和现在相反的比较。而这类人在革命运动中也非常重要,是一类庞大的,力量不小的群体。

因此,毛泽东对以上三部分分析中,小资产阶级对于革命的态度,在平时各不相同。

但到真正战斗时,即革命高潮时,可以看得见胜利的曙光时,小资产阶级的左派(第三部分)可以参加革命,中派(第二部分)也可以参加革命,因为右派受了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左派的革命大潮包裹,他们也只能依附于革命。(从1925年5月30日爆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以及各地农民运动来看,毛泽东的判断是言之有理的)

第四:半无产阶级。

这类群体是指,大部分半自己耕种农民,贫困农民,小手工业者,店员,小商贩。

毛泽东认为,所谓农民问题,主要就是他们的问题。

半自己耕种农民,贫困农民,小手工业者经营的都是小生产经济,而半自己耕种农民,生活苦于耕种,每年粮食大约一半不够或租别人地,及出卖劳动力,但他们优于贫困农民。

因为,贫困农民当时是没有土地的。因此,毛泽东推断出,半自己耕种农民的革命性要优于自自己耕种农民,但却不及贫困农民。

而贫困农民受地主剥削,一部分贫困农民有比较多的农业工具和一些资金,他们的劳动结果,自己有一部分,另外一部分靠种地或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

因此,毛泽东认为,贫困农民的革命性要优于半自己耕种的农民,但却不及另一部分贫困农民。

而另一部分贫困农民指的是没有充足的农业工具,也没有资金,肥料不足,土地数量较少,除了预租出的所获外,没有任何收入来源,还需要出卖一部分劳动力。

他们可以说是农民中最艰苦的,也极容易接受革命宣传的人。

小手工业者称为半无产阶级,他们虽然有简单的生产手段,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一种自由职业,但他们也常常要出卖一部分劳动力,他们的经济地位和农村中的贫困农民相似。

一方面有来自家庭重担,以及工资和生活费用不成正比,时常也有被压迫和失业的焦虑。

而店员是商店的雇员。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来没吃家庭生活。对于革命宣传也容易接受。

小商贩,在街头叫卖,或摆摊,吃穿不够,与贫困农民想差不多,他们也非常需要一个改变现状的革命。

第五:无产阶级。

但当时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大约有200万人。在中国经济落后以来,200多万左右的产业工人中,他们主要是为铁路,矿山,海运,纺织,造船五种产业的工人。

而其中一个很大的数量依附于外资产业的躯体下。

因此,毛泽东指出,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

而从四年来的罢工运动,比如铁路罢工等中所发挥的力量,毛泽东对其阐述了工业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所处地位的重要性。

他之所以这样说,他认为有2点原因:

一是集中。无论上面说的哪种人,都不如工业无产阶级这类人群集中。

二是经济地位低下。这让他们失去了生产手段,剩下的两只手,也绝了发财梦,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残酷压迫,所以,毛泽东认为,他们特别能战斗。

于是,毛泽东又对都市苦力工人做了分析,这类人群也很让人注意,他们仅仅能依靠的只有勤劳的双手。

但他们没有产业工人集中,在生产力上处于不是特别重要的地位。

还有农村无产阶级,指长工,月工,零工等,他们一没有土地,二没有农具,三也没有资金,只能依靠营工维持生活,而且劳动时间长,工资少,待遇差,职业还不稳定。

因此,毛泽东认为,他们在农民运动中和贫困农民处于一个同样重要的地位。

第六:游民无产者。

这类人为了失去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他们是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的一部分人。

他们在各地方都有秘密组织,比如青帮。而要解决这一批人的问题,是中国的困难问题之一。

所以,毛泽东认为,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果能很好的引导,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

最终,毛泽东在对中国各阶级的分析中,他认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敌人。

而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所有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最近的朋友,那摇摆不定的中产阶级,其中中产阶级的右翼是敌人,而左翼可能是朋友,但要日常防备他们,以免他们扰乱革命的计划与阵线。

3

从古至今,所有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极善于做增长,并且高效,稳定的持续性增长。

而这高效,稳定,并且具有持续性就来自精准用户分析布局,一句话总结就是:

成功就是找对的人,打胜仗,不求人的数量,只求质量,打一仗胜一仗。

比如查理芒格与巴菲特,这两位黄金搭档等。

你要知道,你的成功不是建立在你自己身上,而是建立在别人成功的基础上。

马老师有句话说的好,什么是别人成功了才是自己真正的成功。

创业者的永远要对两样东西必须清晰:

一是我要为谁服务?谁是我真正要服务的对象和用户?谁是我能帮助的?

二是我不能为谁服务?什么样的人群用户不适合我服务?谁是我不能帮助的?

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高效的,持续性的增长,选择对的人,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出结果,而用户出结果,一方面对他自身有益处,而对你来说,用他自己的结果,很好的帮你宣传了你的品牌,传播了影响力。

因此,创业其实就是选择对的人,成就他们,而他们反过来又成就了你,帮你很好的宣传了你的品牌与影响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那些真正的成功者,不是他们自己赚了多钱,而是他们帮助了多少人?为多少人解决了多少问题?

而财富只是他们获得的一种回报而已。

这才是成功的意义。因此,选择帮助对的人远远要比你选择帮谁?帮哪类人?更加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毛泽东寻找革命性力量并确立同盟军:成功就是找对的人,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