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INMOOK「选择一座城市,选择一种人生」

「一」
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个人最早接触“MOOK”类书籍,应该是从郭敬明的《岛》和《最小说》系列开始的。
当然,那个时候的我,还完全不懂“MOOK”一词的含义,只是纯粹以为《岛》是一个系列故事作品,有点像是一直都挺流行的小说单行本,这可能也同我从未读过《岛》系列书有关。
或许是因为印刷成本的缘故,MOOK类书籍的价格都普遍偏高,《岛》在其中也算得上是佼佼者。而《岛》系列书的初次面世,是在两千零六年,我读高中的时候。对于一个每月生活费只有两三百的高中生而言,一本售价高达四五十的MOOK,简直是消费不起的“奢侈品”,因此也就一直没有入手过。
后来,到了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郭敬明的《最小说》系列杂志风头正盛,且相较于《岛》系列而言,售价要略低一些,所以有入手过几册,翻阅后的感受,大抵概括下来,用“视觉盛宴”来形容也不算为过吧。
不过,因为是青春向读物,且售价不菲,所以大三之后就没再买过。

这之后,再接触MOOK,是在二零一四年,陈坤出品,谈笑静(扎西拉姆·多多)主编的《我们》。因为很喜欢「我们」这个词,所以连带着,也对这个MOOK心生喜欢,有幸读过MOOK的前两期,《我们·逆行》和《我们·素直》,而后出过的几期都没机会读过,再之后听闻时,得知这本MOOK已经停刊了,颇有些让人唏嘘。

在这样一个“纸媒”相对式微的年代,运营一本MOOK的成本大概有多少呢?我不得而知。
但我知晓,不论一个人起初想做MOOK时,有着怎样的理想和情怀,最终如果不能靠这本MOOK取得相应且合适的收益,也是难以走得久远的。这就如同企业的终极目的是获得盈利一般,纯粹以“公益”为核心的企业有吗?我觉得是没有的,世界上那些以付出和公益为目的的团体,都不叫企业,它们只是有着不同名字的机构,缺少了外部的“输血”,就会很难维持下去。我想,这也应该是不少前期做得很棒的MOOK,最终不得不停刊的原因。

哦,说了这么些,可能有些人还不太清楚MOOK的含义。
在国内,MOOK,算是一个舶来词,它是一个英日混血的组合单词,将杂志(Magazine)和书籍(Book)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新词汇“杂志书”(MOOK)。
简单一点说,它就是日本人所创造和推广的一种新文化商品,图片多文字少,编辑取向情报多理论少,其性质介于Magazine和Book之间,故简称为MOOK,意为杂志书,就是将杂志以书的形式发表,没有了杂志的时间限制,一般一本书就是一个专题。

一直销售颇佳的《知日》、《日和手帖》,还有之后面世的《知中》,都算得上是其中的典范吧。至于其他的各类MOOK,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毕竟每个人阅读的口味和偏向都不尽相同,接触到的自然会存在差异。

「二」
同INMOOK的相遇,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大数据时代下的必然吧。
前段时间,INMOOK的第一期正式面世,他们的运营在微博发布了消息,在各类读书新媒体的转发之下,自然而然的出现在我的微博首页上。
出于一直以来对MOOK类书籍的喜爱,以及INMOOK颇具吸引力的中文名字和第一期主题,果断入手了一本。
INMOOK的中文名字,唤作《上瘾》,第一期的主题是「选择一座城市,选择一种人生」。
名字和主题都撞上了我的偏好口味,还有比这更好的购买理由么?

看到“上瘾”一词,最先想到的是前几年看过的,由柴鸡蛋编导,许魏洲和黄景瑜主演的网络剧「上瘾」。大概是因为演员的颜值和演技都在线,且这几年两位主演的事业发展都不错,存在感相当强烈,所以对于他们的出道作品,也一直记忆犹新吧。
撇开之前火爆的网络剧不提,「上瘾」一词本身也有着不小的诱惑力。可能在某些人的解读里,上瘾是一个贬义词,因为它往往被用来形容网络成瘾、游戏成瘾、药物成瘾,或者其他各种可以归咎于成瘾类的病症。
可是,在我看来,「上瘾」它本身是一个中性的词汇,因为各种让人沉迷其中,并且愿意全身心奉献和投入的事物,都可以用它来形容。就像是喜欢厨艺、手工艺、旅行、运动,等等,其实都是可以用它来形容的,例如,旅行上瘾,运动上瘾,健身上瘾,诸如此类。
有时候,媒体的力量太强大,也算不上是一件好事,因为它们往往会成为“颠倒是非”和“混淆视听”的帮凶,人的潜意识在每日里的资讯“狂轰乱炸”下被裹挟,然后会很容易失去“思考”的能力。

说完MOOK的名字,再来说说第一期的主题好了,「选择一座城市,选择一种人生」。
乍看之下,这是一个有些“鸡汤”的句子,若是在今年五六月份之前看到,我自己多半也会有这种感受。但,恰是因为在这两个月里发生了太多事情,于我而言,它们重大到足以改变自己接下来的人生。所以,七月读《上瘾》的第一期时,才会有了别样的感受。
在上海待到的第六个年头,我决定了即将离开这里,去往另外一座城市,而之后的生活,估计也会截然不同吧,至于其他,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有机会的话,下次单独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三」
说实在话,读完INMOOK的第一期,让我觉得有些差强人意。当然,这倒不是说这本MOOK做得不好,只能说是起初在购买时,因为书名和主题,自己在潜意识里对它产生了太大的期待,而在我读它时,内容没有丰富到足以填满我的期待,于是落差感,便由此而来。
阅读时的大抵感受是,“我还没过瘾呢,怎么这故事就结束了?怎么这资讯就完结了?这才刚开始呢,就结束了,这怎么让我上瘾啊?”
这种感受就像是,有人叫唤你,告诉你门外的世界精彩纷呈,然后给你开了道门缝儿,让你朝外看。结果这才看了没几眼呢,门就关上了。完全不够尽兴。

「上瘾」的开篇短小精悍,却尽述其意,读完就知道了上瘾的由来。
专栏部分最为出彩,算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了解了部分关于日本东京和摄影写真,知道了一些关于荒木经惟和他爱人的故事。读了独木舟,恍惚过一些她的人生际遇和片段。当然,还有檀智雄(TAM),以及他的些许旅行生活。这些关于某人某事,彼时彼刻的浮光掠影自有一种诱人深陷其中的魅力。
作为MOOK当中传递资讯和情报的“访谈”部分,这本MOOK的重点,却是我个人不太看重的,倒不是说这些访谈做得如何不好,只是身为一个热爱旅行,且喜好以双眼看世界的人,他人的“见闻”最是容易让自己“排斥”。哪怕,实际上对于访谈中打开的,那一扇扇不同世界的大门,略有兴趣。
专文部分,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关于烹饪、厨艺和热带雨林;关于古巴,哈瓦那,以及人们在那里的生活;关于缅甸、禅修,以及那里僧侣们;关于美国马萨诸塞州,HUCK和他的原创音乐;但在这部分,那种让人深觉不够过瘾的戛然而止感,也最是强烈。
意外之喜的收获,是速读和番外,许多时候,爱好读书的人往往喜欢找别人来推荐书单,但大多数网络上的书单,要么是以完全的严肃文学为主,让人完全兴不起去读的念想,要么就是以市面上的畅销书为主,同质化程度太高,读完两三本,就再也看不下去。这之后,需要缓和很久,才能再兴趣阅读的欲望。
速读部分推荐的书籍,在选择和偏向上同这一期的主题有关,算得上是戳中了喜好之处,且简介写的相当有趣,让人有想一窥究竟的念想。
之于番外对于书店的介绍,算是对“书店爱好者”最好的福利吧。了解世界各处有趣的书店,若是再能有机会亲自去看一番,自然是最好不过。但事关出行,总得让人有一个大致的目的地才行,就像是很多年前,我是先知晓了南京的先锋书店,然后才特地去逛过几次一样。

最后,嗯,其实我想说,上瘾是一本不错的MOOK,衷心希望它能够出好多期,至少读完能码齐一排书架吧。
另外,第一期「选择一座城市,选择一种人生」,读完感觉完全没过瘾啊,更谈不上「上瘾」了,要不,再来几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瘾INMOOK「选择一座城市,选择一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