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足球

多年前写的关于浙江绿城足球的文字,那时候还算是个绿城球迷。

***************************************************

宋卫平,注定是中国足坛里一个谜一样的人物。

2006年,当浙江绿城队在河南郑州冲超成功的那一刻降临的时候,人们发现他穿着的是一件大连实德队的队服。大连实德的意义在中国足坛自不必多说,因为那件队服胸前绣着代表中国联赛最高荣誉的八颗金星。那一刻,人们看到的大概是宋卫平的野心,或者叫理想。

理想总是能照着现实的,但可惜的是,中国足坛这方江湖许久以来都不是讲究理想的地方。所以,宋卫平和他的浙江绿城以及他的理想,都将在中国足坛成为一个异数。

毫不客气的说,足球这种文化对浙江来说,是陌生的。这块盛产文人和企业家的土地,总是被人誉为“经济大省”“文化重镇”,但同时也有一个并不令人愉悦的称呼:足球沙漠。在宋卫平竖起绿城大旗之前,你甚至在中国最次级的职业联赛里也找不到浙江球队的影子,哪怕是一位浙江籍的球员。所以,宋卫平的绿城之“绿”,在这片沙漠里显得尤为珍贵。

和很多浙江球迷一样,真正开始关注绿城始于2001年。那年,雄心勃勃的宋卫平将刚从甲A降级的吉林延边队买下,并改头换面成新绿城开始征战甲B的时候,大多数浙江球迷是心怀激情的,战甲B,夺冠军,进甲A。但这种单纯的梦想仅仅在当年的5月19日就开始碎裂。那场由裁判导演的闹剧比赛,给不熟悉中国足球的浙江球迷上了第一课:中国足球水深王八多。杭州黄龙体育场上空也第一次响起了用吴侬软语喊出的“黑哨”声。但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当年联赛最后一轮,对阵长春亚泰,绿城队里那些吉林老乡们用0:6的结果来重叙乡情旧谊,将长春队送入甲A,而将“甲B五鼠”的耻辱留在了浙江。尽管赛后,宋卫平立马将六七名吉林人打发回家,但伤害已无法遏制的打击了浙江球迷。渐行渐远,是接下来数年球迷用脚选择的结果,黄龙体育场恢复了一如几年前的平静,浙江电视台体育频道也是从那时开始转播棋牌比赛而不是足球。

宋卫平却“出离的愤怒了”,他和当时广州吉利俱乐部董事长李书福以及时任浙江省体育局长的陈培德联袂掀起了轰动足坛的“反黑风暴”。三位浙江人把中国足坛弄得风生水起,而冲在最前面的便是宋卫平,他甚至已经不惜暴露自己曾经行贿的事实,以准备坐牢的决然来打这场战斗。但鬼魅的中国足球并没有成全他的决然,在那场风暴中,除了一位龚建平裁判的无意义死亡,就剩下阎世铎掌舵的中国足协导演 “斩立决,杀无赦”的只打雷不下雨的闹剧,之后就剩下“也无风也无雨”,“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中国小说特色的结局。

这样哭笑不得的结局让宋卫平选择了消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再也无法从体育媒体或者足球媒体里看到“宋卫平”三个字。但这种消失不是像广州吉利的李书福或是更前的大连万达的王健林那种急流勇退。宋卫平选择的是一玩到底,于是他开始蛰伏。千年前,宋卫平一位叫勾践的绍兴老乡用十年的蛰伏,卧薪尝胆,最终以“三千越甲而吞吴”的结局告终。学历史出身并做过党校教师的宋卫平显然对这段史实是熟悉的。而现在他打了个对折,用了5年,结果是5年后的冲超成功。

在这5年蛰伏期内,宋卫平至少成功做了这样几件事:一是他的绿城彻底告别收买裁判或是收买对方球员的竞技方式。因为那场反黑风暴,让宋卫平自己彻底堵死了这种可能。这种代价是巨大的,因为宋卫平和他的绿城打破了这个行业多年来的潜规则,则必然招来报复。那段时间内,裁判黑绿城,对方球员卖力整绿城都成了绿城的家常便饭。但这也让绿城毫无退路地却是因祸得福地走向了一条阳光、健康的大道:一切凭真本事赢球,没人会来帮忙。二是绿城开始培养自己的球员。假B五鼠的闹剧,让宋卫平明白了两件事,一是只有自己培养的球员才可靠,二是国内所谓的大牌球星并不可靠。于是绿城踏实建立各个年龄段的梯队,并将梯队送到南斯拉夫留学,建立足球学校,收罗国内年轻并有潜力的队员。这一些措施在五年后即取得初步成效。三是确立了本土教练执教的思路。5年里,绿城既用过霍顿这样知名的外籍教练,也用了黎兵、王政等本土教练,最终宋卫平确立了本土执教的思路,直到现在仍未改变。后来正是天津人王政带领绿城冲进了中超,而王政恰是由绿城培养出来的本土教练。冲超成功,宋卫平道出了他的心得:在他看来,只有本土教练才真正懂得中国球员的成长经历,才能与球员和俱乐部毫无阻隔的交流。

冲超成功后,宋卫平的野心又马上显现出来了,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不为过。他的野心是用实力保证的:5年里他既锻造了一支能征战中超的队伍,他更是在这5年里将他的主业房地产做到了浙江第一,并在福布斯富豪榜上超越大连实德的徐明,位列中国体育界富豪榜首。这让绿城俱乐部毫无后顾之忧,让绿城球员无比称道的是,这里永远没有欠薪、缓发奖金等中国足球界司空见惯的现象。这种实力,让对手们充分感受到了。上海申花俱乐部投资人朱骏甚至在绿城尚在中甲的时候就说过,在中国足球界,他只怵宋卫平。朱骏不幸一语成谶,最近几年,绿城果然成了申花的苦主,这是后话。

宋卫平的野心可怕的不仅仅是实力,更可怕的是他是真正懂足球的。进入中超后,在历经第一年的试探后,他马上豪言五六年内夺取中超冠军。他的豪言不像国安“年年争第一”的笑话,他马上采取了务实的策略:第一年,他请来了广东人周穗安,第二年他请来了大连人林乐丰,第三年他请来了上海人吴金贵。这样,中国最知名的两位“学院派”教练和在大连实德这样中国国内顶级俱乐部效力达7年之久的资深经理人全部被他网罗在绿城旗下。周穗安主教练、林乐丰总经理、吴金贵技术总监兼梯队主教练。三人构成了管理学上两种学理现象:一是最稳固的三角形结构,二是鲶鱼效应。要知道,这三人是随时能够代替彼此的位置的,即有板凳深度又存着竞争效果。放眼中国足坛,这样的配置是绝无仅有的。

而在球员配置方面,他仍然秉承自己培养的思路。在引进内援中,除阎嵩和常琳,以及今年引进的香港队长吴伟超算是大牌外,其余都是年轻队员。包括从徐根宝那打包买来国少队整条后卫线,比如今年从深圳队打包买来85后的队员。更是从梯队里培养出了谈杨这样的国青小将。而宋卫平最令俱乐部叹服的是,他能从现有的一线队里激活一些球员,比如蔡楚川。这位去年几乎被前任主教练挂牌卖掉的球员,最后时刻被宋卫平乾坤独断留了下来,而就在去年那个赛季,蔡楚川突然爆发,在联赛中大放异彩。

这样的经营,在绿城立足中超仅仅两年就开始初见成效。比如上赛季的“十轮不败”,比如最后四轮左右三支降级圈球队命运,更是在最后一轮成功击碎上海申花的只有一步之遥的冠军奖杯,而把这个荣誉给了已经疲惫不堪的山东人。甚至在击败或者逼平对手后,让长春亚泰、武汉光谷、上海申花等队的主教练丢了饭碗。

在中国足球批评界,我最喜欢李承鹏,也赞同他的观点:在当下的中国足球现状下,远没有到可以纯粹来谈球队技战术的时候。因为中国足球糟透了的地方是环境和体制,这一点不解决,所有的都是空谈。但如何走这一步,却是任重而道远,这在讲求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的中国足球界尤其举步维艰。

这样,我又想起了两位浙江人。

绍兴人周树人在八十年前不无悲观的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而他的一位浙江同乡湖州人钱玄同却对他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于是在发生这段对话几天后,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了鲁迅,有了《狂人日记》。

八十年后,我愿这样的历史和光荣在中国足球这里重演。这也是我热爱绿城除了一个乡愿的原因外而增加的一个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绿城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