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九章偏见:不喜欢他人读书笔记五

      上几次和大家分享了偏见的根源,社会根源、动机根源、认知根源,那么偏见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自身永存的刻板印象。

      偏见是一种预先判断。预先判断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谁也不是毫无私心杂念的社会事件记录员,一五一十地记录支持或者反对我们各种偏见的事实。在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中,作者提到我们构建了社会现实,指导我们行为的不是客观的社会现实,而是我们构建的社会现实。

        预先判断引导了我们的注意和记忆。预先判断引导我们对事件的解释。

        一位精神病学家,有次因为一位病人爬上悬崖威胁要跳崖而前去规劝,精神病学家的苦口婆心仍无法使病人离开悬崖。无奈之下,他只能期望警方的谈判专家能快点到来。在等待过程中,谈判没有到来,另一名完全不知情的警察恰好来到现场,拿出他的手提式扩音喇叭,对聚集在悬崖边的人群大叫:“哪个混蛋在马路中间把货车并排停在另一辆车旁边?害得我差点撞上,不管你是谁,现在就把它开走!”听到这些,要跳崖的那个病人马上乖乖地走下来,把车开走,然后一声不吭地钻进警车去了附近的医院。

        预先判断的偏见无意识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表现。罗森塔尔效应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的预先判断的偏见呢。

      刻板印象威胁。

        仅仅是感受到偏见就足以使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少数群体。这种情境会消耗我们的精力和注意力,导致我们心理和生理机能的下降。置身于别人都预期你会表现得很差的情境中,焦虑会导致真的表现的很差。这一现象被称为刻板印象威胁。这让我想到我的身材比较胖,属于少数群体。对于胖的刻板印象是笨,好吃懒做。在体育课上更明显,感觉这牵扯了我的精力和注意力,敏感而自卑。

      它是一种自我验证的担忧,担心有人会依据负面刻板印象来评价自己。例如胖的人笨,好吃懒做。

        刻板印象威胁主要会从三个方面起作用破坏我们的表现:

        压力:刻板印象的压力会减少处理数学问题有关的大脑活动,同时增加与情绪加工有关的脑区活动。

        自我控制:担心犯错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抑制不需要的思维与情绪。调整思维势必会消耗一个人的认知资源,并干扰工作记忆。

        研究发现,负面的刻板印象会干扰我们的表现,正面的刻板印象反而能够激励我们发挥的比平时更好。

      刻板印象会导致个体判断出现偏差。

        人们常常相信一些刻板印象,然而一旦接触到某个生动的人时,他们又会无视这些刻板印象。因此,许多人认为“政治家都是骗子”,但“我们的区长是诚实正直的”。这并不是说刻板印象无足轻重。如果刻板印象非常强烈并且与我们要做的判断高度相关,人们往往很难抗拒它的影响力。在一个关于男女身高的刻板印象的研究中,即使告诉ta们这个样本中性别不能预测身高,但当做预测男女单人照片当中每个人的身高,大部分被试会判断男性身高更高。

        刻板印象扭曲认知解释。我们在做判断或者与某人交往时,有时只依赖于刻板印象。这种情况下,刻板印象强烈的扭曲我们对个体的解释和记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实验视频):一个小孩分别穿得漂亮和脏破的两种形象独自走在大街上或进入餐馆中,路人是否会留意和关心这个孩子。这个小女孩叫Anano,六岁,是这个实验的主角。

        在街头,Anano穿上质感很好的裙子和小大衣,一个人静静的站在哪里。看来起就像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孩不小心走丢了一样。很快,落单的小朋友被许多陌生人关注,人们对她释放了许多善意。

        故事还没有结束,Anano被化妆师把她打扮成邋遢的,衣衫褴褛的小流浪姑娘。广场上依然有那么多人,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然后,没有一个人去过问她。可怜的Anano就这样站着,像是站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暗淡又不知所措。

        在餐馆,Anano遇到了更糟糕的遭遇,一位女人防备的拿起了包,一位男人要求服务员把她请了出去。

        我们感知和解释事件的方式是我们构建的社会现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学》第九章偏见:不喜欢他人读书笔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