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信息我非常喜欢

8月18日,第2期"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活动第18天。有132位老师完成更文并群接龙,小打卡处的数据有132位老师完成。


今天收到一条信息,特别开心。这一条消息来自中国教师报的宋鸽编辑。

午后我拿起手机,快速地刷了一下,看有没有特别重要的事需要处理?就看到宋老师发的信息:"陈老师,这篇文章挺好的,可以修改一下给我们发吗?"

原来是我前两天写的一篇文章,宋老师看中了,准备采用。我马上回复"可以的",就把文章复制到文档中处理,进行简单的修改。修改完就发过去,附言:"简单修改了一下,您看一下可不可以用?如需大改动,我过后再处理。"

这两天太忙,是没时间做细致修改的,想着如果不能用,过两天再认真完善。没想到宋老师看后说可以。我瞬间松了一口气,心中满是欣喜。

如果文章推出后,能收到纸媒编辑的采稿信息,对写作者来说是特别开心的。

对写作者来说,同伴的肯定与鼓励有助于坚持写。但来自同伴的表扬,毕竟比较容易。给你点个赞,夸你两句,喜欢就可以,举手之劳。

纸媒编辑采稿就高了一个层次,因为他要对报刊杂志负责,对读者负责,如果稿件质量不行,他们是不会采用的。

也就是说,文章能被选中,至少说明某个观点或某些方面能够打动到这位编辑。这篇文章对别人来说是有价值的,值得刊发推广。这是对一般的写作者最好的肯定。

这几年我坚持读写,原计划是沉淀5年,看能否有突破。今年是第3年,有想过把一部分文稿完善后进行投稿。只是这件事一直拖着,到现在还没有完善任何一篇文章去投稿。不过这个也不急,毕竟现在我所写文章的质量还很一般。有些东西急不得,能坚持到水到渠成是最好的。

从2021年9月1日开始,准确地说是2019年开始日更,只是2019年那一次中间断更了几天。从去年9月1日开始,就坚持日更到现在。日更文章从500字到800字到1000字到1500字,字数的增多虽然不能说明文章质量的提高,但至少语感和手感都有所提升。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跟别人比起来可能还差很远,但跟原来的自己比起来,感觉已经好很多了。

我在2016年有过一段长时间的坚持读,那时候也写过不少笔记,虽然没有投稿,也有好几篇文章被朋友推荐给纸媒编辑采用,并刊发了出来。后来杂事太多,读写断断续续,心也很难沉淀下来,读的书籍和写的内容无法聚焦。写的东西都偏浅显。

今年下半年准备重启啃读模式,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空杯心态,慢慢研读经典书籍,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思考,读写结合,让自己的底子更厚重一点。

希望以后能因为文章质量,多收到像今天下午这样的信息。

读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实用的助力教师的成长方式。不过读写是一种慢活,他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有一个持续的过程。坚持写,写着写着就会发现有点浅显,或没有东西可写,此时就需要你去阅读,去认真地阅读。阅读后,你便有了表达的欲望,继续写作。如此反复,循环进行,这个过程中也许就能听到你成长的拔节声。

一个人坚持读写,是有点难度的,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惰性,有时放下了,就会放一段时间。不知什么时候才会重新拾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状况是比较不好的。

如果有一群人一起读写,那大家就会互相影响,互相监督,互相鼓励。这样更容易坚持,读写带来的时间复利更容易呈现。

现在我不是一个人在读写,而是陪着一群老师在坚持写。这些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很少离我不远的老师。

一起写的这些老师中,其中10多位已经坚持写了一年。虽然我们的交流不多,但在写总结文的时候,大家都谈到收获很大。没错,就是这样默默地互相陪伴着,不远不近,始终持续。这样已经能感受到同伴给予的,鼓励的,搀扶的力量,助力自己更好地坚持。因为自己长时间的坚持完成了一件事,自信心也有所提升。能坚持下来的老师,不只是写作能力的提升, 这份坚持对其他事情也是有迁移作用的。写作上能坚持下来的老师,他去做其他事,也更容易坚持。

我希望有一天,我身边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读写行列。大家一起同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样的信息我非常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