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课程在路上】十几减9

【实战之前】

虽然《十几减9》在小学课程中并非一个开始的课题,但是因为上学期并没有完全按照小数课程的逻辑来上(其实是还没有做出来)。所以,在这个课题上本不应该是新东西的东西,成了新东西。

我说的是数轴,其实孩子没有在数轴上数数的经验,更别提在把加减法建构在数轴跳数之上的意识,但是小数课程数方面(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及解决问题)完全是建基于数数之上的,而数轴无疑是表征数数的最好工具。所以,必须在这节课上补充一些在数轴上数数的知识,把减法视之为倒着数数。

三种呈现方式——计数棒、图形及数轴重点应该放在“数轴”上,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计数棒和图形呈现的最好方法是“破十法”,其他方法不占优势。而“数轴”恰恰相反,呈现的方法是两种——“连减”和“减十加一”(比如14-9,可以是14-4-5或14-10+1),这两种方法在数轴上很直观,容易理解,倒是“破十法”出不来。

一定要突出“破十法”吗?我认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毕竟九九加法表/减法表都是要牢牢记住的,像14-9=5这样的,是要自动化掌握的。而至于14-9如何算,只要深刻理解任何一种,就没有问题。

而且出于培养学生数感的考虑,在计算的开端处,更不宜只规定一种方法,而应该多法并存,寻找其中存在的内在联系,多理解几种方法显然比只掌握一种方法要好。

【实战之后】

很失败的一节课,如意料中的一样,孩子们在数轴数数上遇到很大的问题,这一块几乎都是我在灌输。另外为了给数轴腾出时间,前面的计数棒和图形也是快速带过,进行得不够充分,如此一来,整体的学习效果就非常差的。原本不知道算理的经过这节课的学习,还是不能清楚讲出算理。

不实践不知道,一实践问题便暴露出来了。首先是20以内退位减法用数轴来呈现是不合适的,最关键的方法——“破十法”在数轴里根本出不来;其次连减的方法(14-9=14-4-5)的优势也并不明显,还不如在数轴上直接往回跳9格。

其实,虽然小数课程是以“数轴”为首要的工具而设置的,但并不表示每一节课或者每一个单元都必须要用到数轴。再次思考数轴的适用范围,在不进位加或不退位减中一直是可以使用的,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其实也可以使用(主要是“凑十法”),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就不合适的。但是,当孩子们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把“九九减法表”牢牢记住之后,20以上的退位减法又可以利用数轴来建构了(54-17=54-10-7=34-7=20+14-7)。

当然,在与竖式的联系上,数轴显然比不上计数器。但劣势同时也是优势,与计数器相比,数轴更为直观,更容易理解。在这个“算理抬头,机械计算低头”的数学学习新时代,“数轴”必然要挑起自己的重任。

这部分(20以内退位减法)课程的调整便清晰了,把“数轴”拿掉,重视计数棒操作(图形圈化)过程中对算理的理解,重视“破十法”(必须掌握),中等以上的孩子要掌握“连减法”(会说算理)。另外,要提炼出方法(如“十几减9”就是“去十加一”)。在此基础上,要有一定量的口算练习,达到20以内退位减法不用计算秒报结果的水平(口算自动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数课程在路上】十几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