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都不要否定自己

  昨天下午书法课时,我家孩子在自己练习笔画的时候,有些地方感觉写的不好的就打了一个小小的×。书法何老师告诉她,即使有的写的不满意也不要给自己打叉,慢慢调整就可以了,什么时候都不要给自己贴标签,特别是反面的。我被这句话触动了,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是这样,让一个人能从积极的一面去看待自己,憧憬美好。也就是我想到的一个主题:什么时候都不要否定自己。

一、知识与素养

  前两天我看到佟生老师公众号里的一篇推文:也是《教师的使命》第48篇随笔——先在纠结中,继续前行,沿着现在这条路。我从文中摘录三点和大家聊一聊:第一点:我也在反思。这样的坚持有什么意义?平时不整理学生的作文,不带着学生读童话,讲童话,写童话,自己也不再坚持日更千字文,不写古诗,不读书,上课就上课,下班就下班,那样的生活不是轻松悠闲得很吗?

第二点:为什么要自寻烦恼弄这些东西呢?正如榆木兄所说,这些东西都与“成绩”无关,你弄这些东西,只能是给自己增加负担。一点儿用处也没有。

第三点:听了榆木兄的话,我有些难过。是的,这些东西,的确与学生的“成绩”无关,更与我的成绩无关,弄这些东西,难道仅仅就是为了出风头吗?读书,写作,看起来挺美的。可是,哪里有“成绩”现实,可靠呢?如果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是不是很危险。仅仅想想就感到很可怕。

从这三点中,从这些文字中,我看到了他的举棋不定,看到了他的犹豫不决,还看到了他的孤独无助。其实我也有过这样的复杂情感,天天忙着做一些看着与教学任务无关的事情,费事又费力,刷会手机、聊聊天,多惬意!能躺平咱绝不站着。但是读了《教师使命》后这种复杂的情感不再出现了,书中84页张老师说到:一个有影响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对教育有自己立场的人,这种立场往往会以温和、耐心、持之以恒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呈现与表达出来。因为他做的最核心的工作时保护、帮助、引导学生生命丰富、多元地成长。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的学校甚至整个大环境里,考试、成绩是很难避免的,知识是标准化的,那么我们所做的看似和成绩无关的事情就是自身生长出来的,而后者更有意义,促进成绩提高的同时也促进孩子的成长。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要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二、广泛与聚焦

还是在昨天下午,我在等孩子兴趣班下课,等待的过程中就听到有两位妈妈在聊天,两位妈妈都是初一孩子的家长,她们聊的最多的就是孩子补课的事情。自从双减之后很多辅导班都关门歇业了,但是孩子们依然忙碌着,由以前的周末补课到现在的周一到周五晚上补课,由原来的小班教学补课到现在的一对一、一对二补课。学生更累了,费用更高了,多则一小时六七百,少则一小时三四百。我在想是什么导致成这样呢?是家长的跟风、攀比、焦虑,这是每个为人父母都会遇到的。我孩子上了初中我是不是也会这样?现在真的不敢轻易下结论。回到家,我开始翻开书:看到《教师的使命》48页的标题: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什么?多切合自己的想法呀!张老师说: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一定是高于具体知识的教育的。50页张老师说:“要拓展儿童的活动视野,要让他参与到更多的活动过程中去,要让他有更丰富的体验,要让他像个儿童一样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去探究、去争论、去表达、去质疑,等等”。说的多好呀!我喜欢“拓展”这个词语。成绩的提高除了不断的刷题还有就是拓展。数学老师应该知道,我们在教学中学习了一道题,要想让学生能掌握,接下来我们需要拓展,也就是多题一解。书中52页说到:对教师来讲,一方面要对自己有专业性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这一切都会构成对孩子的熏陶。所以我们不管作为老师还是家长,一定会有有了纠结或者焦虑,但是寻找好方向,就永远不会否定自己。

走在马路边上,我发现路边的绿化带最上面开始冒出新芽来了,远远望去是看不出来,走近看,将摄像头靠近一些,拍出来的照片特别美。这让我想到一个词:聚焦。教育上何尝不是这样呢?生活上又何尝不是呢?

亲爱的美仁们,这就是我今天和美仁们所分享的内容,昨天在2月共读群里,吴孟霞老师分享的一段话我很喜欢,我想在这里分享给大家:“生活中我们做了太多太久的沉默的大多数,但是我们都在想着要挣脱作为沉默者的身份,想要尽可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期待更多的老师能在3月共读群里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承担即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时候都不要否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