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故事】说说我在团队中成长的故事

(这是一篇曾经要在教师大会上做分享的讲稿,后来改做其他活动主题)

个人成长与团队发展——说说我在团队中的成长故事

今天开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弟子们冥思苦想:“孤零零的一滴水,一阵风能把它吹没了,一撮土能把它吸干,其寿命有几何?怎么会不干呢?”……弟子们面面相觑,都回答不上来。

我想请问一下在座的各位伙伴,你们觉得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佛祖说:“把它放到海里去。”

一滴水是渺小的,单薄的,一阵风可以将它带走,一缕阳光可以将它烘干。但是当它汇入海洋,与浩瀚的大海溶为一体,它就获得了新的生命――大海不干涸,它也就永远存在于大海之中,存在于大海的浩渺和蔚蓝里。

如果将这个故事运用到我们身上,小水滴代表着个人,大海代表着团队。这便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

作为一个个体,一位刚上任的班主任小白,我是如何在团队的助力下得到更快更多的成长。

一、分享——在团队中的成长

首先,我想先说说为什么可以不慌张?

因为我有团队。

我从一年级团队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关于这个主题我主要想从两方面跟大家分享。

1.班级文化建设在梯级式团队中的绽放

印象最深刻的是班级文化建设,特别是教室的设计这件事上。

记得当时是这样的,陶子老师作为我们的资深老教师,她会先做1.0版本的班级文化建设,我们跟着学习,但她对我们的要求是,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而需要超越,所以像王琳、玲娜、华艳作为有过一定经验的教师就会形成第二梯队,然后他们会在陶子老师的影响指导下,做出2.0版本班级文化建设,最后在前面两个版本两个梯级教师的示范引领下,我和昊洢作为新手班主任再进行3.0版本的班级文化建设。所以最后为什么大家看到我们年级团队呈现出来的班级文化建设都是很不错的。因为我们这个团队中有老师在前面铺路、探路,到我们往前走时,就能避免很多的弯道和坑,走得更加轻松,也能让事情变得更好。也就是我们形成了“老教师身先士卒,青年骨干教师做示范,我们年轻教师跟上”这样的梯级式成长模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想不成长都难。

这一次的设计不仅是跟团队学到了如何建设班级,还根据她们的建议去买了好几本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书籍,然后更是打开了我对班级文化,教室文化建设的世界,原来班级文化建设可以这样做,可以做的如此有趣、丰富、灵动、美观,充满了班级的生命力。让我明白班级文化建设不只是停留在一个空间意义的教室里,还会走出教室,浸润到每个学生、老师的身体里、意识里、血液里、灵魂里。当然班级文化建设其实也是一件长久的事业,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团队依然在不停探索、研究。

2.在阅读、研究与写作中成长

我的小伙伴们不仅是优秀的班主任,还是创造型班主任。一年级班主任团队经常会开发一些有趣、好玩的学习活动、创设趣味性学习情境,其实也是伙伴们本身就很爱玩,内心葆有一颗童心,所以想带着孩子一起玩。

在团队中,我的话可能是相对少的,但是我喜欢听,喜欢看,听别人在怎么说,看别人在怎样做?于是学到了很多育人方法和管理经验。同时也让我明白,原来她们的智慧是从阅读中来,从研究中来,从反思与写作中来。像陶子老师、王琳老师经常是笔耕不辍,像玲娜和栗子特别喜欢买书。她们都是带着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的写作研究、阅读探索。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大致数了数就在我成为班主任的一年里,购买了将近70本书籍、期刊,有理论也有实践型书籍,但大部分是实践型,因为是实用工具型书籍,每本书都会看,但不会从头到尾看,而是根据问题研究或问题解决进行的选择性阅读。于是我也从中学到了好多创意的、实用的育人理念及方式方法。

我非常幸运,同时也很庆幸成长在一个充满阅读、研究与写作力量的团队里。

因为年轻,所以努力,因为团队,所以成长。班主任团队使我更爱读书,也更爱写作了。用研究问题的角度去记录教育教学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我与孩子的成长经历。

如何摆脱成长的困境,团队就是那股可以带你走向更远、更高、更好的力量。


二、探秘——团队成长的内生力

那么回过头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两个为什么?

第一,为什么我可以在团队中得到成长?

那么我作为一个年轻人能够得到这些成长,一方面是因为个人愿意主动去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团队,所以成长得快。

一年级团队是有凝聚力的,有共同的、隐性的一种意识存在,其实就是大家达成共识的团队精神。

一个是我们抱团成长,有着不成文的共同年级活动。例如我们开学的准备,每次都充满仪式感,各班之间准备的礼物差异不大,皆是大同小异;又如我们每学期期末“港湾章港湾币养家”系列活动,兑换的奖品都是统一采购;以及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会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沟通,我们会有共同的组成部分,有统一的元素,像吉祥物、全员家委的建立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每学期必须出去聚一餐,在工作之外的环境中共处。

第二个是乐于分享,分享彼此的资源和心得,很多事情,我们都是你出一点思想,我出一点主意,不断进阶升华,从1.0版本-2.0版本-3.0版本。集合了集体力量生成的东西,绝对是比个人琢磨来得完美和高效。比如说我们每学期假期综合实践指南。从最开始的简单版,经由大家多个版本的增添修改,形成最终版。

第三个是有问题一起解决,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团队之中,无论哪个小伙伴有事儿不在校,学生的上下学问题都不在话下,总会有小伙伴说,你只管放心去,我来替。有小伙伴要参赛了,我们都会整整齐齐到场给小伙伴加油鼓劲。不管是困难是压力,我们都会一起相互扶持,共同解决。

在一个好的团队中,我们一定会有所成长,而一个好的团队的形成,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我们很多事情都是强调团队精神,以团队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所以,我们避免了内卷,以此形成良性的团队内生力。


第二,再进一步分享,为什么我们团队可以这样?

我想用一句话来表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团队内生力的生成也需要个人内生力的支撑,强化团队,但不代表弱化个人。

就像“雁阵效应”一样,每年天气逐渐转凉时,我们都有见过成群的大雁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在天空中飞翔,它们这种有趣的飞行阵势被管理专家们形象地称之为“雁阵效应”这种阵势是它们飞的最快最省力的方式,它们在飞行中后一只大雁的羽翼能够借助于前一只大雁的羽翼所产生的动力,使飞行省力,一段时间后,它们交换左右位置,使另一侧的羽翼也能借助于空气动力缓解疲劳。同时带队的大雁体力消耗很大,也会经常与后面的大雁交换位置,有效的加长了整个雁群的续航能力。

所以,从“雁阵效应”中我们至少可以的得到两个信息:

1.雁群的迁徙之路非常漫长,单靠一只大雁的力量很难完成这项重任,因此他们需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才能飞得更快更�每个人在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时候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发挥“领头雁”的担当作用。

例如王琳老师特别优秀,很有想法,而且爱读书爱分享爱写作,经常给我们带来许多好的班级育人思想与做法,在这一块她不停地影响这我们,引导着我们。

玲娜也非常优秀,而且特别有创意,真真是集美丽与智慧于一身的美少女,她也经常给我们带来许多好玩、有趣的带班金点子。

华艳逻辑思维比较强,关于数据及表格的整理,她都会主动承担。例如我们少先队入队各项数据整理、奖章的统计,都是华艳一手操办。而且她做事情永远是条理在线。

栗子然老师虽然不是班主任团队却胜似我们班主任团队,因为很多班主任事情她也会主动参与,且是个非常厉害的写手。

昊洢是个被数学耽误的才女,会国画会写毛笔字,她来当语文老师也绝对胜任。而且做家访她也很用心,一家一家电话访问,丝毫不敢懈怠。

陶子老师经常跟我们说,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点,我们每个人都会被看见,同时更会给予属于她个人性格特点的成长机会与平台,在我们团队里最大化她的优点与特长,个人与团队共同收获和成长。每每听到此处,我们不得不被陶子老师的魅力所折服。

所以,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自然是陶子老师和团队小伙伴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

我们都是大海中晶莹的一滴,各具特色,也唯有在这团结友爱的集体中,才能彰显我们最美的形象。虽然我们每天处理的只不过是别人眼中芝麻绿豆的小事,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但我相信,细微之处更能体现一个人、一个团队的魅力。

这就是我们的团队,一个有内在良性循环成长的运作团队。


“个人”“团队”“成长”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个人因为团队而获得成长,二是团队因为个人的成长而获得不断提升,个人与个人,团队与个人都是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一个团队好比是一个森林,每一位教师就是森林里的每一种植物,在森林中,植物之间有规律的生长着,每颗树都郁郁葱葱,享受成长的过程,感受阳光照耀,包容风雨的洗礼,然后绿树成荫。

陶老师非常强调和创造这样的环境,引导我们往这个方向走。上升到学校层面,我们的罗校提出了“生命成长共同体”,教师与教师也是生命成长共同体,我们既要向内凝聚也要向外生发。这个词说得实在是太好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继续好好品、细细品。我现在也是在享受这个福利中。

以上便是我今天的分享,谢大家的倾听,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包涵与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故事】说说我在团队中成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