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780——005 以学习之力撑起愿景的天空(二)

WH780——005

  2022年1月3日  星期一  多云转阴

          以学习之力撑起愿景的天空(二)

——杨天端名班主任工作室读书分享发言稿

二、读什么

      魏书生老师是当代中国教育界的泰山北斗,他从1978年当上中学老师,到成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仅仅用了6年时间。退休后他在浙江办了书生中学,周围房价因为这个学校长成天价。最主要的是无论再差的学生,主要经过魏老师的手调教,基本上都能逆袭。

      感谢杨天端老师的睿智,为我们选择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作为必读书目,这本书浅显易懂,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它分成了修心、修行、修学三部分。

      1、修心

2、修行

3、修学

三、怎么读

                  (一)读做相辅

      要想把书中所读的内容内化,最好的办法是实践。它可以验证书中所写是否属实,可以把作者的理念转化为我们的行动,如果适当调整,适合本班特色,那么我们也能走出属于个人的道路。

      1、尝试简单方法

      我在班主任论坛中所讲的班级设置的鱼长、花长、大玻璃长、小玻璃长、电棒长、讲台美容师等13个特色职务,都是我从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中看到的,我认为这些方法有情调,接地气,值得模仿。

      这两天,孩子们的日记写的是《20年后的我》、《站在月球上想到的》、《五千万年后的地球上》、《35年后的班会》、《学习是快乐》……都是在模仿《漫坛》中魏老师的做法,提升孩子们的思维格局。 可能你会觉得这些题目太大,太遥远,不要小看了孩子们,他们的创造力、思考力,出乎我们的预料。

      一篇《学习是快乐》,孩子们从学语文是快乐,学数学是快乐,学英语是快乐,上美术是快乐,上音乐是快乐,上体育是快乐,下课是快乐,交朋友是快乐,阅读是快乐,写日记是快乐,写作文是快乐等多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写得有条有理,头头是道,让人刮目相看。

      2、坚持良好方法

      好方法值得坚持不懈。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被时代的车轮裹挟着无法停歇,许多人遍地挖坑,浅尝辄止,有人挖了5米,有人挖了10米,有人挖了50米,还没有看见清泉流出,就半途而废,结果徒劳无功。我们在实践魏老师方法的过程中,如果某个方法非常顺手,可以坚持不懈,年年实行。随着实践的不断成熟,我们就成了某一方面的专家。

      教育条件变了,教育环境变了,老师能力变了,学生素养变了,但是教育的规律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东西需要我们一生坚守,只有守住,守住,再守住,无论再繁忙,就像吃了定心丸,心里仍是从容不迫。

      3、微调不当方法

      只有坚持不懈还不够。

      校品中国的常乐老师说,选准赛道,死磕,优化,迭代,你就会崭露头脚。我们要模仿魏书生老师,但是不能照搬,我们的班级和他教的班级人数不一样,学生素质不一样,家长水平不一样,领导要求不一样,生活环境不一样,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具体的实施过程要适应本班的实际。每过1~2个月,再做适当的微调,使我们的实践不断优化、升级、迭代。

                  (二)读思结合

      读书时,边读边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意思。我会在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的下方画上横线,旁边打上问号,以便读完全文后,翻阅工具书查找。

      思考方式包括:

      1、把语句想成画面

      这种方法便于记忆佳句。

      《漫谈》第八面一句“天地君亲,江河山川,花鸟草虫,古往今来之人,国内国外之事,几乎无所不批。”让我久久回味,语句朗朗上口,词义凝练简洁,物象亲切直观,时空纵横交错。我想把它牢记在脑海中,于是,天空、大地、君王、亲人、江河、山川、鲜花、飞鸟、野草、鸣虫、古今之人、内外之事,就像张艺谋拍摄的电影,一帧一帧徐徐展开,反复几次,牢牢地印在脑子里,说话时脱口而出,写作时随手拈来。

      2、把语句和自己的生活相联系

      这有利于反躬自省。

    《漫谈》第90面一句“问题不在于学生有没有长处,而在于老师和学生自己有没有发现长处的能力。”让我不由驻足,一个学生把“齐桓公”读成了“齐恒公”,魏老师夸他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知道根据“桓”字的字形,猜测“恒”字的字音,这需要多大的胸怀和智慧。我们班的小高和小包记不住生字,每次听写圈的圈儿比字都多,我称他们俩是“造蛋专家”,为什么我没有发现他们俩的长处呢?是我没有寻找长处的能力吗?是我把眼光只关注在学习成绩上,而没有看到他们善良的品质吗?这样一想深感自责,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是我太片面了,我应该向魏老师学习,寻找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3、把文中思考和自己的思考相碰撞

      这种方法便于辩证地思考问题。

      《漫谈》第三面“人总要面对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环境,总要从改变自己做起,才能适应环境,进而使环境朝着如人意的方向改变一丝,改变一毫。”句句在理。

      主动加入杨天端名班主任工作室的18位老师,你们是好样的,你们拥有睿智的目光,教育的情怀,愿意走出舒适区,提高自己,我为你们点赞。我们平时的工作多么繁忙呀!脚不点地,忙忙碌碌,犹如高速旋转的陀螺,一天下来,筋疲力尽,这是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环境”,可是我们能改变它吗?不,不能,整个社会都在高速旋转,人如蝼蚁,岂敢与社会抗衡?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抽出时间读书学习,提升工作能力,工作将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越来越轻松。

      我的思考和魏老师产生了共鸣,于是他的肺腑之言钻进了我的大脑里。

                  (三)读说相融

      边读书边聊天,可以解读疑问,可以理清思路,也能够把所读内容内化。重要的事和谁说:

      1、和百度说,查找疑问。

      智能手机就是一个移动的图书馆,有什么问题,百度一下,十有八九迎刃而解。我喜欢用讯飞语音输入法,向百度请教问题,在阅读《漫谈》的过程中,手机为我解答了不少疑问:对偶和对仗的区别是什么?凯洛夫的教育观念是什么?杜威倡导生活即教育,这种观念合理吗?贡嘎机场在哪里?业余活动和课余活动有什么区别?身陷囹圄是什么意思……

      和百度说一说,把手机当成学习机。有人说你和卓越的差距是:下班后,你是刷抖音还是读书?你是看玄幻剧还是写文章?你是浏览手机信息还是读纸质书?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没有什么差别,两年、三年后,差距越来越大。业余时间的使用,决定着人生道路的不同。

      2、和朋友说,理清思路

      虽然是第三次阅读《漫谈》,仍有许多问题在心头萦绕:这本书的编排体例是什么?魏老师笔下的班主任到底是什么样的?魏老师心目中的学生有什么品质?第3章和第4章为什么不能互换?他的民主与科学的理念体现在哪里?为什么“一粒瓜子壳1000字说明书”没有写入第5章?“个案处理”是对个别人的处理吗?

    “兼听则明”,带着这些问题,我请教了我的同事兼好友张江燕老师,她用22面的“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向我分析了本书的编排框架:第1章和第2章转变老师的思想,第3章和第4章写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第6章写团队活动和业余生活,第7章写学生的学习。

      仔细阅读本书,你会发现魏老师一直在提升我们的思维和格局,第2章中魏老师心目中的优秀学生的品质是什么呢?张老师告诉我可以对照51面,中学生守则之外魏老师又提出了8条要求,分析第2章的18篇文章,几乎都能对号入座。

      感谢张老师让我醒脑明目。读书就像拿镜子映照,同一书中的不同内容可以相互映照,不同书本的相同内容可以相互映照,不同书本的不同内容也可以相互映照。书读得多了,自会融会贯通。

      3、和日记说,深化思考

      把所读的内容和自己的思考写下来,是更深层次的阅读。 贾志敏老师说:“读书是舌头在跳舞,写作是思维在做操。”写作是最好的思考过程,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回忆,不断加入自己的思想,逐渐把作者的思想渗透在血液中,从而难以忘怀。

      琐碎让思考变得奢侈。我们的工作如此繁忙,我们的内心如此浮躁,以至于我们难得有静下心来深思的机会。这种时候,思考变得难能可贵,写日记就是最好的思考。把自己内心的喜悦、幸福、小确幸、烦闷、生气、焦虑、疑问、解答、小发现,对着日记这位不离不弃的老朋友说一说,一个幸福增添成两个,一个焦虑消散为半个,长期坚持,条理清晰,记忆惊人,何乐而不为?

      时间在回望中方感深长,情怀在沉淀后更显真挚。领悟昨天,奋斗今天,迎接明天,踔厉奋斗,笃行不怠,在时间的见证中,在奋斗的见证下,我们一起奔向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WH780——005 以学习之力撑起愿景的天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