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加坡教育访学之旅(二十二) ——学校品格与公民教育

        陈亚凤博士在课前与我们轻松聊起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不仅需要学校的教育,更需要的家长的陪伴。现在,一些孩子投诉自己的父母,整天低头玩手机,即使在一起也无视自己,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引导家长学会陪伴,作好孩子的榜样。

        在学校,学生的品格与公民教育的领头羊是校长,在校长的带领下全体老师都要动起来,大家众口一词,同心同德,朝统一目标前进,让国家课程发挥作用,促使年轻一代的学习生活富有意义。

      品格与公民教育是新加坡教育体系的核心,通过品格与公民教育,期望学生学会承担家庭及社会责任,同时明白个人在创造国家未来所扮演的角色。品格与公民教育是新加坡21世纪技能框架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核心。它强调核心价值观、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公民意识、环球意识与跨文化沟通技能的内在联系。

        新加坡从以知识灌输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培养学生的“21世纪素养”,其过程也是非常艰辛。以前,学校的小六会考的成绩在全国排名,搞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压力都很大,往往是一考定终生。而现在,教育部彻底取消小六会考的排名,报道的是,多少劣势少年不畏困难取得优异的成绩,多一些鼓励人心、令人感动的学生励志新闻,过去的状元报道就慢慢消失了。这是迈开了第一步,需要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

       

图片发自App

        新加坡的“21世纪素养”框架是由三个同心圆组成,最内环是核心价值观。知识和技能必须靠价值观来支撑。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的品格,会塑造一个人的信念、态度和行为。因此,价值观成为新加坡“21世纪素养”框架的核心。这些核心价值观有:尊重,负责,正直,关爱,坚毅不屈与和谐。它们源自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新加坡家庭价值观等。以上核心价值观指引学生明辨是非,帮助他们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并认清自己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

        当今社会正在日趋国际化,许多新加坡人在国外生活和工作。因此,新加坡要求学生要有更广的国际视野,能够和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观念和观点的人一道工作。因此,“21世纪素养”的外环是公民素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批判性、创新性思维,交流、合作和信息技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新加坡规定7月21日为“民族和谐日”,提醒国民,互相之间不分种族、语言和宗教,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了解其他种族的文化与习惯。通过各种活动,唤醒不同种族的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在放眼世界的同时,能心系祖国。

图片发自App

      在新加坡“21世纪素养”框架的外侧,环绕着“充满自信的人”、“能主动学习的人”、“积极奉献的人”和“心系祖国的公民”,这四项是新加坡教育工作者期望每个新加坡人在完成正规教育时需要具备的一些品质,也是新加坡“理想的教育成果”的主要内容。

      “理想的教育成果”,最早是由新加坡教育部于1997年制定,后经修订完善。培养“21世纪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具体体现“理想的教育成果”。在新加坡教育体制中受过教育的人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健全的道德准则、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接受未来挑战,他对家庭、社会和国家负责,欣赏周围世界的美,身心健康,对生活充满热情。总而言之,他是一个充满自信、能主动学习、积极奉献、心系祖国的公民。

        为与每个主要教育阶段(即小学、中学和中学后教育)相适应,“理想的教育成果”被细化成一套发展性的成果,分别列明了小学、中学、中学后教育三个阶段所期望达成的培养目标。例如,小学生开始学习了解并热爱新加坡;到中学阶段,学生对新加坡的笃信会被加强,他们会知道对新加坡来说什么最重要;在中学后教育阶段,学生会知道为新加坡而自豪,并在全球背景下认识自己的祖国。小学、中学和中学后教育三个主要教育阶段成果,明确了新加坡小学、中学和中学后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目标,且层层递进,为学生在21世纪生存和获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新加坡教育访学之旅(二十二) ——学校品格与公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