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渗透定价法-定价策略

我们先来看一个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美国西南航空公司。
2001年“9•11”事件之后,几乎所有的美国航空公司都陷入了困境,忙着削减数以千计的员工、恳求国会拨款、申请破产保护,反正是一地鸡毛。
唯独西南航空,保持着业绩的持续增长,在整个大面积萧条的航空业中异军突起。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它的总市值甚至超过了其他主要航空公司市值的总和,这种奇迹般的现象甚至还被称为“西南航空效应”。
它是怎么做到的?最大的秘诀就是,渗透定价法。

美国的大型航空公司一直以来都热衷于国际长途航线,对短途这种低利润的业务根本不屑一顾。
西南航空则不同,它的目标用户是自由行的游客和小企业的差旅人士,吸引这类用户的特色就是超低的机票价格。就像创始人赫伯•凯勒尔说的:“我们要与行驶在公路上的福特、丰田、尼桑展开价格战,把高速公路的客流搬到天上。”他的意思是说,我不跟你们这些航空公司玩了,我去欺负长途汽车。
西南航空绝大部分票价只有其他公司的1/3到1/6,有时候真的比长途汽车还便宜。当然,这么低的价格,要想盈利,就必须能做到超低的运营成本。

那怎么办?西南航空统一采购最省油的波音737机型,还购买了一些二手飞机,当然这些飞机都在安全期限之内。
单一的机型在人员培训、维修保养、零部件购买上只执行一个标准,大大降低了培训费、维修费。同时由于采购量大,还可以享受更大的折扣,容易实现规模化。
由于航程短,机组只提供零食和饮料,不提供正餐,也不提供免费的行李托运服务,要想托运,你得单独给行李买票。
再有,一般航空公司的登机卡都是纸质的,而西南航空的登机卡是塑料的,可以反复使用。
在销售渠道上,他们不设代理商,而是采用电话和网络订票,每年可以节省佣金3000多万美金。
这真是,人间自有真情在,能省一块是一块啊。

可见,为了维持低价,降低成本和提高周转效率,西南航空在服务和舒适性上做了牺牲。
但是只要保证安全,服务质量不是太惨,一定会有这么一批用户,愿意选择价格便宜的机票。

渗透定价法:

  • 企业在产品投放市场的初期,就将价格定的相对较低,来吸引大量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销售额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于是就能够进一步降价。

运用渗透定价法,记住以下三点:

  • 1、需求弹性大,更该用低价。

需求弹性: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所作出的反应程度。
如果产品的需求弹性大,说明人们对产品的价格敏感,用低价策略刺激销量比较有效。
反之,需求弹性小,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不是很明显,这个时候不适合用渗透定价法。
治疗胃病的这种药,就是一种需求弹性比较小的商品,就算以超低价格进入市场,也不会有人待着没事买几盒嚼着玩。这个时候渗透定价法就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 2、边际成本低,才好用低价。

企业以低价策略打开市场之后,大批量的订单,给采购,生产,运营,营销等各个环节都带来了规模效应。
促进了更低的边际成本,而更低的边际成本可以反过来给企业持续保持低价创造条件。
沃尔玛,名创优品,都是零售行业里,将渗透定价法运用到极致的企业。
相对的,在低价扩张的过程当中,如果对成本没有精细的控制,持续的损害毛利,很有可能危及公司的生存。

  • 3、初来乍到时,推荐用低价。

采用渗透定价法固然可以快速的抢占市场份额,打败竞争对手,但这终归不是长久的办法。
就好比攻城和守城的区别。
低价可以帮你攻城拔寨,但是没办法用它来镇守江山。
想要找到核心竞争力,还是得从商业模式创新,产品研发,品牌经营等几个方面入手。
小米在创业初期进入市场的时候,渗透定价玩到了极致,第一款小米手机只卖1999¥,在当时所有智能机都不低于2000¥的年代,小米快速的占领了市场,不用多久,OPPO,VIVO等也以低价进入,瓜分了不少市场。
可见,对一些产品,品类来说,低价策略难以作为长久之计,更适合在市场导入期,抢市场的时候发挥作用。

撇脂定价法和渗透定价法有冲突么?想一想,有没有哪个商品,用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取得成功?

原文摘自音频app有书共读-《老路:用得上的商学课》,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057-渗透定价法-定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