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悦读《内在动力》真正的自我发展


【读书笔记】

然而,内在的自我并不是一个简单地随着时间推移而接受“基因编程”的实体。相反,它是一系列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潜力、兴趣和能力。在任何时候,自我都是这种辩证关系发展的结果。当这个发展过程有效运行时,其结果就是真实的自我;当这个发展过程出错时,其结果就是不那么真实的自我。因此,自我的发展受到社会的显著影响,但是,自我并不是由社会建构的。相反,个体在自我发展中起着能动作用,真正的自我是在社会支持个体活动的同时发展的。真正的自我始于内在的自我,源于我们内在的兴趣和潜力,源于整合我们体验的各个全新方面的有机体倾向。在完善和提升真实的自我时,人们会产生日益强烈的责任感。出于对自主、胜任和联结的需求,人们愿意为他人付出,也愿意给予他人需要的东西。整合了这些价值观和行为,人们会变得更有责任感,同时也保持着他们个人的自由感。 但是,真实自我的整合与发展,需要满足人的内在需求。当人们成长的社会环境支持自主时,也就是说,当这种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挑战、提供了选择及主动做事的机会时,真正的自我就会蓬勃发展。当社会接受人们的本真,在他们探索自己内在和外在环境的过程中给予他们爱时,真正的自我就会得到最理想的发展。但是,假如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个过程就会受阻。真正自我的发展需要支持自主——需要无条件的接纳和爱

【学习收获】

    1.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学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内在动机提供了一个促进学习和发展的自然力量,它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激发行为。例如,即使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兴趣也能激发一个儿童产生阅读一本书的欲望,胜任力可以使一个儿童接受挑战。

  2.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激发的行为经常看上去是同样的,学生读书、画画、或回答课堂中的问题,既可以是内在动机的激发,也可以是外在动机的激发。两者实质性的不同是提供行为动力和导向行为的来源不同。内在激发的行为,学生的活动来源是个人的好奇心、需要和努力;而外部激发的行为,学生的活动来源是环境中发生的事件。


【成长感悟】

做决定的时候,你是听凭自己的感觉还是认为的别人的想法?

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乎,甚至会内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这样的人他们在做事情时,首先考虑的,也是别人怎么看、怎么认为。他们做事情的动力,常是为了博取别人的认可、金钱等,这可以称为“外部动机”。

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不大在乎,他们做事情的动力,是来自于自己内心,这可以称为“内部动机”。


假设如果没有这样的问题,我们会很自然的认为我们一切的决定都是自主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不尽然!

记得多年前在一次篮球赛时,我作为替补上场,心里就比较慌张,接到球也运不好,很多时候是马上就传给别人,而且还闹了一个乌龙,在对方的篮筐下就准备投篮,好在队友喊住了。

在那种情况下,我是完全失去了自我,头脑都在想着不要丢球、不要丢人,结果身体全然不听话了。

而有的同学,看起来球打的一般,但他们坚持自我,不考虑得失,慢慢的打的就好了。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体系呢?

温尼科特说世界准备好接纳你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说养育者要做60分妈妈;在这样情况下成长的孩子“本我”比较强大,能够听从自己的内心,不怕外界的“报复”;

而一般家庭特别是以前的中国家庭对孩子有诸多压制,并且会有很强的诱惑,这样导致“超我”更强大,行事的时候就总是在寻求外界的肯定因为形成了“外部动机”。


行动:

韦尔奇说:给别人自信,是目前为止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人性中最深刻的需求就是赞美,特别是来自权威、或者重要的人的赞美。(用支持自主的方式)

所以,无论对自己、还是孩子或者父母,要让他们找寻到自己的构想,形成“内在评价体系”。

学习了,先理论后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日悦读《内在动力》真正的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