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成为谁?--《马蒂和三个天大的谎言》的读后感

彼得.瑙拉精准地从一个德国和芬兰后裔的视角出发,用温暖而诙谐的笔调为读者讲述了一篇精彩的夏日历险记。马蒂一家毫发无伤地渡过了这场磨难,可谓奇迹。也许,只有坚强的家庭才能经受住艰苦的考验。

                                                                                                             ——彼得.赫尔特林文学奖评委会

这是一本让我一口气读完的书。而且,与孩子共读的时候,孩子也是非常喜欢。孩子喜欢书中的孩子,每每能与书中的细节进行共鸣。“萨米自从在楼上看见一个女孩蹲在里面撒尿之后,他就再也不去沙坑里玩儿了。”

这是一本朴实无华的书。故事里的人都非常贴近生活,甚至很像我们生活中的普通家庭。爱抱怨的妈妈,寡言的爸爸(苏洛),调皮的弟弟(萨米),开出租的库尔特舅舅,好朋友兼同学图罗,尤西伯伯,玛丽亚伯母、、、、、、只不过,结局过于美好而显得有些诡异。当然,这并不影响我对此书的喜爱。

书中有那么多鲜活的人物。如果可以选择,你想成为谁?

11岁的马蒂吗?重温少年时光?

图罗?家庭不错,每年可以跟随母亲去芬兰度假,而且跟马蒂很要好。甚至帮着马蒂圆去国外的梦。

萨米?在上青蛙班上学,有着跟萨米.许皮尔一样的头发颜色。孩子往往总无忧。

库尔特舅舅总是那么智慧,真实地对待马蒂的谎言。这是我第一眼就喜欢上的人物。

硬朗的伯伯,和蔼的伯母?这两个人虽然篇幅不多,可是那么强壮,温暖。

爸爸?很少说话,埋头钻研手机游戏。爸爸会偷偷给儿子五十欧元去捐助动物。当知道马蒂的天大谎言之后,爸爸像个男人一样对对马蒂。在芬兰的湖中,父子两人真诚地对话,体现着爸爸的男子汉气概。

当然,大多数读者会不喜欢妈妈。妈妈是如此爱抱怨——抱怨“住的单元跟鞋盒一样小”,抱怨爸爸“你倒是说句话呀!”,抱怨“什么都不对。汽车闹脾气,头头儿闹脾气,同事也闹脾气”。像所有的大人一样,妈妈会敷衍孩子要去救助动物却没有实际行动,甚至当孩子们奉献爱心的时候,甚至怀疑孩子们“偷钱”。

但事实上,妈妈也有着很多优点。她任劳任怨地照顾着家庭。她也曾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打针的技术非常精湛。她向往着有一间独立的房间,但愿意让给更需要独立空间的丈夫。她有些小幻想,能赢得别墅,但是踏实工作。夫妻两人之间也有着非常美好的片刻,只不过是因为生活的艰难而让彼此享受生活。通常,妈妈选择了抱怨,而爸爸沉默以对。在尤西伯伯来访之前,四口之间忙碌而快乐地准备着,大家做同一件事情。这种快乐虽然很少,常常被掩埋在粗粝的磨难之下。

如果可以选择,我想选择妈妈。不仅仅是因为我的真实身份是妈妈。更是因为爱'抱怨"的麻麻很平凡,但是也很不平凡。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想成为谁?--《马蒂和三个天大的谎言》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