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双平团队,今天分享给大家的是拖延心理学这本书。
第一节:如何成为一个沟通高手?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 罗纳德·B·阿德勒等
权威的人际沟通入门教材,再版15次,中文译本销量数十万。
本书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个部分:
1、“看入人里”说明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
2、“看出人外”聚焦于沟通时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
3、“看人之间”则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过程,侧重于亲密关系,提出了改善沟通氛围、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
这本书的的特点是完整,它是一本沟通的教科书,不同于许多注水的沟通书籍,它的内容有许多基于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可以说是成为沟通高手的基础课。 在这本书中,你将学到:
1、自我的情绪和知觉,对沟通的影响
2、高效倾听的方法
3、增进沟通分为和处理人际矛盾的方法
一、如何成为一个沟通高手?
今天我们要来读一本新书,叫做《沟通的艺术》。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就建议作者给这本书改个名字,不要叫“沟通的艺术”了,应该叫“沟通的学术”,因为这本书比较我们平时在市面上看到的情商书、心理书,要来得严肃、学术、系统得多。
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里面的好些理论,都被那些鸡汤和心理学文章引用过,所以你读的时候,会有一点莫名其妙的熟悉感。
至于为什么会选这本书,因为我们有很多科目实际上是人生必修课,但是学校却没有教,所以我们就要自己来读这方面的教科书,《沟通的艺术》就是沟通方面的教科书。
这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特别清晰。
第一个部分,叫看入人里。就是我们一想到沟通,就是怎么说话,怎么表达,怎么跟别人打交道。但是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探讨了自我跟沟通的关系,强调了自我在沟通当中的角色,并且分析了你的知觉、情绪,在沟通当中到底有什么影响,到底有多重要。
所以这是第一个部分,讲的叫看入人里,也就是看自己。
第二个部分,教你怎么样看出人外,这回是看别人,你怎么跟别人沟通,你怎么样去听别人说话,这是这部分讨论的内容。
最后一个部分,是看人之间,讨论的是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有亲密关系,怎么样去改善沟通氛围,还有怎么样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都是放在这一部分的。
所以你看,逻辑结构就是这样的:看入人里,看自己;看出人外,看别人;看人之间,看关系。总体来讲,是这三个部分的内容。
这本书已经再版了15次,什么概念?
一般一本书如果写的不太好,只有1版。因为卖完了之后,就不好卖,所以出版社不会再给你出,只有那种长销书,才会再版15次,这也说明了这本书的经典。
为什么这本书好卖?一方面是写的好,另外一方面是沟通真的太重要了。你是什么时候,感觉到沟通特别重要的?
作者说,你学习完这本书以后,肯定会教你很多沟通的技巧。
当你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时候,会经过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觉醒期;第二个阶段,叫笨拙期;第三个阶段,叫熟练期;第四个阶段,叫整合期。
从这几个期的名字,就知道大概代表什么意思。
觉醒期,比如你突然看到了一本书叫做《沟通的艺术》,你就一下子感觉自己被点醒了,原来还有这样的沟通方法。
笨拙期,就是你刚开始练习时候的样子。
熟练期,就是你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已经能够熟练掌握里面的技巧跟方法。
整合期,就是你把那些技巧跟方法已经化为本能了,已经不需要去思考使用这些方法了。
基本上就分为这四个阶段。
沟通这件事情真的很奇妙,每个人的觉醒期来临的早跟晚都不一样。
可能是某一天突然遇见一个朋友,你看到人家特别会沟通;或者是看到了一本书,你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沟通是需要学习的;也可能是某一天,莫名其妙什么事情,你就突然发现沟通对你来说很重要。
总之会有那么一个时期,你会发现这个事实,沟通就成为了你心目当中值得学习的东西,沟通也成为了你心目当中让你很迷失的东西,让你觉得很痛的,因为好些人在沟通上确实有问题。
不过,我们第一次意识到沟通重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但是实际上,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模模糊糊地感觉到。
为什么这么说?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小的时候,一旦我们想对一个小朋友下手,想欺负他的时候,会怎么办?
孤立他,大家都不要跟他说话:“你跟我玩,就不能跟他玩。”
为什么你会把孤立当做惩罚?因为你的大脑当中,模模糊糊地感受到沟通对一个人很重要,所以我们不跟他说话,对他来说就是惩罚。
被惩罚的人,他的感受是怎么样的?他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无所谓,过一段时间他感觉到周围的人都把他当透明人,就会有点压力,在时间足够长之后,就会开始变得很沮丧,开始自我怀疑,很难受,不愿意见到你们,甚至会出现敌意,出现敌意,也是为了引起你们的回应。
所以沟通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最早做一个系统实验,来证明沟通重要性的人,是一个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的德国皇帝。
他做了一个很残忍的实验,就想弄明白一个事,就是这个小孩,你看,咱们中国孩子一开口说的就是汉语,菲律宾的孩子可能一张口就是菲律宾英语。
德国皇帝就很好奇:如果没有人给这个小孩说话,没有爸爸妈妈,没人跟他天天沟通交流,他张开嘴的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
他就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那些小孩放到一起,让保姆来照顾他们,不跟他们笑,不跟他们互动,也不跟他们说话。
实验的结果是这些小孩都死了,没有一个长大的。因为不跟孩子沟通,对他的健康都是有影响的,这就是为什么人要沟通的原因之一。
关于沟通的重要性,在很多方面已经达成共识,比如你想喝水,你需要说一下:老公,给我倒杯水。
沟通这时候对你来说,就是一个生存技能,也是人之间去建立关系的一个重要方式,你们两个想要建立关系,就得彼此说话。
这也是沟通的原因之一,但是它的重要性不止仅于维持生存,也是让我们认识自己的方法。
实际上,我们认识自己到底是聪明的,还是笨的,到底是美的,还是丑的?
这些答案不是生下来就有的,它是我们跟别人的沟通过程当中,我们看到别人对我们的回应,在这个过程当中,建立的一个自我认同,所以沟通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方法。
最后一个,就是刚刚讲的,沟通实际上是一个生理需求。
作者在这列了几个看到之后,还挺惊悚的事实,他说,贫乏的人际关系会危害冠状动脉的健康,危害程度可以跟抽烟比较,如果你缺乏人际关系的话,就跟你抽烟一样,对你的身体的危害程度是一样的。
还有其他的,比起拥有活跃社交网络的人,社交孤立者罹患感冒的几率高四倍,内向的人爱生病。
还有离了婚的男人和女人,他们患各种癌症的机会,是不离婚的男人女人的五倍。
他说的不离婚,应该是那种正常夫妻关系的一种状态下,如果你不离婚天天在一起,然后你捅我一刀,我捅你一刀,估计得癌症的机会更高。
但是足以看到亲密关系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如果你离了婚之后单身独居,确实患病的概率会大一点。
这是作者告诉我们,跟别人沟通是一种生理需求,以此来论证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很重要,怎么样成为一个沟通高手?
你要知道,很多人觉得自己很内向,觉得自己不擅长说话,不喜欢跟别人打交道,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沟通高手?
实际上,沟通能力的定义,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这个人会说、能说、爱说、会笑,就是一个沟通高手,其实不是这样的。
学者对于什么叫做沟通能力,是有争议的,不过大多数人仍然同意这样一个结论,就是有效的沟通,必须包含:第一,某种程度上能够达成个人目标,就是我说的每一段话,都有我的目的。
我跟一个人打交道,跟他天天在一块沟通,煲电话粥,我有我的目标。
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你达成个人目标,并且理想上要能够维持或增进关系,让我们关系更好,而不是让我们关系更差,这是有效沟通的一个标准。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理想的沟通,因为文化不同,说话的情境也不一样,而且我们大多数人,实际上很难说“我是一个沟通能力好的人”,因为我们沟通能力实际上是随情景变化的。
比如我很擅长跟小孩打交道,但不擅长跟长辈打交道;我很擅长在公司跟同事打交道,但是不擅长跟家里人去沟通。
我们的沟通能力,实际上是有程度和范围划分的,我们可能在某一些领域的沟通能力好一些,在某些领域的沟通能力差一些。
所以你千万万不要上来就给自己盖帽子“我的沟通能力很差”,或者是“我的沟通能力特别好”。
不过尽管如此,学者仍然辨认出了几种,适用于大多数情境,成功的沟通特质。
我们来看一下,一个成功的沟通者,身上有哪些特质?
第一种,拥有多样性的行为反应。
比如我尝试骂你一句:“你这个人太胖了,胖的跟熊一样。”
请问你在生活当中,被别人这么奚落跟嘲笑的时候,一般怎么回应?
可能有以下几种回应方式:第一,保持沉默,我要跟他说话的话,可能会引起冲突,所以就离他远一点,不跟他说话。;
第二种,我可以让第三者告诉刘媛媛“你说话伤害了我,攻击我了,我不舒服。”
第三种反应,你可以暗示我“媛媛,我其实挺不舒服的。”我不明说,我暗示。
第四种反应,你也可以开个玩笑等等。
总之,你有很多种可以去反应的方式,可以灵活地选用哪一种来对待我,根据你跟我的关系、我的性格、当下说话的那个情境,你有这么一个选择库,我选择用其中一个,来去做回应,我觉得这样更得体等等。
这是一个高手的做法,但是一个低手的做法,他就只有一种或者是两种反应方式,他要么就骂回去,要么就保持沉默。
所以好些时候,当他被别人奚落了,要么会觉得好像这两种反应方式都不太合适,然后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显得非常尴尬。
要么就是他只能用这两种反应方式去对付,结果就是说的很不好,把现场弄得很糟糕。
所以高手跟低手的第一个差别:高手拥有多样性的行为反应。
你可以这样想,他脑袋当中有很多选项可以灵活选用,他在面对被别人奚落这种情境的时候,不会张口无言。。
第二种特质,有挑选恰当行为的能力。
你有一个选择库不够,你还有能力挑选一个适当的行为来对付我,这样才行。
因为刚刚我讲了,不同的情况下,你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比如你爸爸嘲笑你胖,跟我嘲笑你胖,你的反应肯定不一样。
所以你要有那种从你的选择库里面,挑选恰当行为的能力。
第三个特质,表现行为的技巧。
你光说不练是不行的,你有个选择库,也知道应该怎么选,结果你就是不会说,就是不敢说,或者就是说不好,这样可不行,你得有这个比较好的表现技巧才可以。
第四个特质,认知的复杂程度。
我用个例子来说明,你有一个朋友就叫刘媛媛,刘媛媛很讨厌,天天看你不顺眼。
你感觉到是不是因为做了什么事情冒犯她了,或者因为她最近的生活很不顺利,或者因为她离婚了。
认知的复杂程度,就意味着一个人能不能用多元的角度去揣测、思考,这样的话,就会提高解决问题的机会,不会一根筋,一看到刘媛媛,最近看他不顺眼,他就会觉得“一定是我做错了”,他不会一元思考。
所以一个人的沟通能力,跟他认知的复杂程度是有关系的,认知的复杂程度越高,越会从这种多元化角度去想问题,沟通能力可能会越强。
第五个特质,同理心。
虽然从多元角度看待一个问题很重要,但是还是有一些方法,能够超越不同的观点,去了解到对方。同理心,就是你超越不同观点,了解对方的一个方法。
同理心就是我能够像对方一样,去感受他的感受,所以同理心,是大家公认的一个重要的沟通能力基础。
最后一个高手特质,叫做自我监控。
我觉得这个词简直太好了,以前我总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一些人,现在我知道怎么形容了,他们就叫做低自我监控者。
什么叫做自我监控?一个高自我监控者,能够把自己的意识解离出来,用一种超人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我到底是用什么方法跟人家沟通,我这个方法的效果是什么样的。
在生活当中,一个人灵不灵,就可能跟他的自我监控能力有关系,有些人就很擅长调整自己,很理性,看上去就是因为他的自我监控程度比较高。
比如他们跟别人开了一个玩笑,立马就会做出自我观察:刚刚我那个玩笑开的太白痴了,不像我,最好赶紧说一点别的话去弥补;或者他会觉得自己这个方法还不错,以后要继续用他。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他在生活,另外一个他在观察自己,这就叫做高自我监控者。
还有一种人,叫低自我监控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沟通能力到底是低,还是高。相对于高自我监控者,肯定沟通能力方面要弱一些,很有可能就活成了我们朋友当中,那种比较直率的人,就是说什么话也不想,说的好不好也不知道,没有自我监控能力。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
我们分享了为什么要沟通?
沟通是生存工具,是社交需求,也是生理需求。
我们也分享了什么叫做沟通高手?
沟通高手拥有这样的特质:
第一,拥有多样性的行为反应;
第二,拥有挑选恰当行为的能力;
第三,拥有表现行为的技巧;
第四,认知的复杂程度足够;
第五,有同理心;第六,高自我监控者。
明天跟大家分享:怎么样看入人里,也就是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