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的原点:安藤忠雄《连战连败》

“逐鹿者不见山”,至美之景难至,不在行,而在心。

                                                                               —西米妈妈语录


在《大发现的认知法》中提到,今后会给大家分享一些提升认知力的书籍,相应的,也会尝试简单的书评。

记忆里我很少主动写书评。

自省有益,评价别人,总觉徒劳。

品读经典,那些触动灵魂的文字,超越时空边界,让作者和读者在同一个界面上产生情绪波动,完成了交流和共情,实在妙不可言。

这种体验,易感受而难捕捉,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滋养。

偶尔也有难以下咽的文字,这时候把书本一合,交流终止。


在我看来,虽然作者写作时会有假想的读者和受众,有评论价值的好书,更多的初衷是作者与其自身进行的对话,是一种自我满足的个人行为。

作为一般读者,我深感认知高度不同,能窥见大师心路就已满足。

所以书评,先试着从自己与书的关联来写,对我而言也许会容易些。

如果非要找那么一本强相关的书,一定首推安藤忠雄(Tadao Ando)系列,特别是《连战连败》。

在《大发现的认知法》中,我们提到知行结合是认知升级的捷径

众所周知,安藤忠雄没有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也没有受过建筑学院派价值观念的影响,他的成功是通过其旅行以及阅读大师作品自学取得的。

因此,讲安藤著作系列,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主题是,旅行对于认知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年轻时代的旅行、游学中所得到的触动,都能内化成灵感,对于开拓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意义深远的旅行,虽然貌似是个人行为,但其实是追寻,跟深度阅读一样,获得一种超时空的共情。

师承大师。年轻时代,安藤的旅行,其原点来自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安藤追寻柯布西耶的足迹一路西行。而我远赴东瀛,有一部分也源自对安藤忠雄、平山郁夫的追寻,我们从事的职业不同,人生境界不同,但大师犹如明镜,我会努力将他们折射出来的光辉,内化成自己人生的滋养。

接触安藤的建筑作品,因为功课做足,虽然有感动,但惊喜不足。安藤的作品中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不经意间也会体现出受柯布西耶影响的风格。

柯布在日本仅有一处建筑作品(与弟子前川国男、坂仓准三、吉阪隆正合作完成),那便是位于东京上野公园的西洋美术馆。

国立西洋美术馆于2016年7月17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

每到一个城市,我都尽量抽空去博物馆、美术馆以及科技馆走走。博物馆体现的是城市的过去,美术馆体现的是城市的品味,科技馆体现城市的未来。

第一次途经国立美术馆的时候,只是出于个人习惯,买了学生票入场,并没有做功课。

美术馆外观朴素而洗练,与在日本见到的很多建筑风格无异(后来才知道这才是元祖)。

馆内共收藏了四千余件西洋绘画、雕塑作品,包括鼎鼎大名的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鲁本斯的绘画作品《丰饶》和雷诺阿的《阿尔及利亚风格的巴黎舞女》以及以莫奈、高更为首的印象派画家的绘画作品,这样的宝藏美术馆已经让我简直目不暇接、应付不过来。

然后走到此处,我毫无征兆的被震住了:你能体会,一瞬间,世界突然安静,时间与空间都不重要,甚至连存在都不重要的那种情境吗?真正的震撼。

在有限的空间内上演这么一出大戏:光从天而降,光与影融合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却随时在变化游走,非常不同凡响...以至于我立马抛下画作,重读场馆介绍,ル・コルビュジエ,确实是他!

这就是大师的魅力,即使我预先对其一无所知,也会被深深打动。

这个感触对我意义深远,让年轻的我体会到何谓真正的价值,那种超越名声、头衔与时代的感染力。

它,就安安静静的在那里,却光彩夺目,使得周围的杰作,瞬间失去了颜色。

空间不大,但光影和建筑融合之妙,不亚于馆中任何一幅传世杰作

柯布对日本近代建筑史影响深远,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师,多少都与柯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直系弟子前川国男、坂仓准三、吉阪隆正,次弟子丹下健三一行,再到桢文彦,到坂本一成、伊东丰雄、长谷川逸子,以及受到柯布启示自学成才的安藤忠雄,拿着学生时期论文《柯布作品中的曲线:其手法与意义》前往昌迪加尔拜访柯布作品的妹岛和世等等。

人类历史上,就是有那么一些光耀千古的大人物,后人仅从他们的光芒中汲取一点火花,聚成火种,就能照亮自己的时代,而后人,又一代代以不同形式实现传承。

就像,17岁的职业拳击手安藤,因为一本柯布西耶的作品集,爱上了建筑,立志成为建筑师。而仅仅因为柯布作品集里的一句话:“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的意义”,安藤就靠着打拳击的奖金来游历世界看建筑。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安藤忠雄享誉国际,被称为“清水混凝土诗人”。获奖颇丰:自1979年住吉长屋获日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开始,安藤一路开挂,普利茨凯建筑大奖(亚洲首位获奖者)、日本文化设计奖、芬兰的阿尔瓦·阿尔托奖、嘉上伯建筑奖、日本艺术学院奖、英国的皇家金奖以及大阪公共建筑奖等。

安藤的建筑作品也多处可见,比如中国保利剧院、光的空间等。

                                           “光的空间”国内首家“美术馆+书店”结合的艺术机构

对于光的空间,作为国内首家“美术馆+书店”结合的艺术空间,安藤如此阐述:“人们和书的关系日渐疏离,我们希望这个空间能增加人与人、人与书的邂逅,使人们对书产生新的认识。犹如光之于建筑,只有阅读,能让未来的希望照亮人们的心房。”

在《静心忘物》中提过,安藤建筑体现出的朴素平和之美,非常符合我对人居环境的期待。他高妙又不着痕迹地切割空间,以及包裹空间的一切光、影、天空,甚至空气,连靠近建筑的人都那么浑然天成地融入景观。

这和另一位我非常喜欢的设计师三宅一生(Issey Miyake)所秉承的”随机之形”和“物哀之美”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领域不同,但两位设计师都体现出一种返璞归真、平寂古雅的日式美学,沉默而灵动。

同时,二者的作品都完美融合了东方意境与西方理性,自然纯粹,宛如天成。

三宅一生设计的包形状多变,可以通过自己身结构「站立」在任何平面(图片来自网络)


三宅一生为史蒂夫·乔布斯设计了100件黑色高领衫(图片来自网络)

安藤通过清水混凝土为媒介传递意境哲思,仅看图片难以有实感,必须亲临其建筑才能体味。安藤忠雄在世界多处都留下足迹和作品。

而我最初被安藤的作品打动,是从他的书作开始。

中文版《安藤忠雄论建筑》和《连战连败》,这些包裹着建筑论外壳的建筑师奋斗历程,给了当时还是大学生的我很多鼓励。这系列作品,尤其推荐年轻人阅读。

但若论意义重大,没有哪本书能超越下图这本日文版《连战连败》。而意识到这本书的价值,则是最近的事。距离此书入手已有多年。

这本书很特别,因为它是我书架上,为数不多的赠书。

扉页是安藤的亲笔签名,画了一个住吉的长屋。


                                                      安藤忠雄亲笔签名的《连战连败》

                        住吉的长屋,安藤35岁作品,获得1979年日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

此后获奖无数,成就颇丰的安藤曾坦言,以后建筑作品的理念,几乎都已经在住吉的长屋中进行过思考。

安藤忠雄建筑哲学的奠基作:住吉的长屋

理想丰满的人生,一路都在追求无限接近至高点。

有多少人,会回头看看来时的路,重温原点?


连战连败的安藤,总是给我很多感触。

比起这本书的成就非凡的遥远作者,赠予之人于我而言更为重要。

我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跟他说过喜欢安藤。

收到书是在我们分别几年以后,他在东京拿到安藤亲笔签名书(第20次印刷)。

他把书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我已经放下了,来自安藤的感动。


成长并不一定总是美妙的体验。

它能够让曾经的心潮澎湃变成波澜不惊。

在你的人生中,是否有些旧书,连翻开的勇气也没有?

与我无比珍视中文版不同,这本日文原版,备受冷遇。

原因只是,它正好出现在我汲汲追求的当口,无暇顾及。

珍爱了很久的安藤,是从什么时候起,连静心阅读它的心思,都已不再。


旧书重读,自有新得。

对我而言,《连战连败》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书籍本身。

过去我透过它窥探大师心境,现在则借助它来看清来路寻找归途

二十岁读书,满眼只见荣辱,计较得失。

三十岁读书,领会得非所愿,愿非所得。

在汲汲追求中,自己喜欢的物,珍视的人,早已渐行渐远。

“逐鹿者不见山”,至美之景难至,不在行,而在心。

愿四十岁、五十岁之时,能够不困于心,读出通透。


更多内容请关注 公众号:亲亲西米录, 微信号:qinqinximilu

本公众号均为原创文章,欢迎关注转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寻的原点:安藤忠雄《连战连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