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等待

    相遇


    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钱老的《围城》可谓是声名远扬,即使没有看过围城,大多数人也应该是听过这本书的。那一句“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更是被很多人反复谈起。很多时候,我选择一本书会更多选择那些经典之书,《围城》无疑属于这种,这种被岁月沉淀下来的书籍。当我拿起那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时,它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图书馆里的多数书籍都有着自己的装饰,有的做的很精致,有的很干净,可是当我看到它的时候,它有点出乎意料,它被偶然发现,它的封皮只是一张深黄色的纸,在封面上有着人们用笔写上的围城两个字,此外别无他物,没有惯常的出版社,作者署名。没错,我们只要稍稍瞥上一眼,我们就会发现这本书已经很有年代感了。已经泛黄的纸显示出了它的年龄感。我有些惊喜,因为我遇到了一本经历过很多人的书,它一定被许多的人不断的翻阅,而当它偶然降临到我身边的时候,我相信这是一种缘分。

围城

相见


    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都有着冥冥中的注定,而我更相信跟书籍的相遇。多年前一个人静静地伏案冥思,他或许不会想到多年之后会有这么一个人轻轻翻阅,会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经历生活。我们知道每一个作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除了投入了时间和精力,有的甚至投入了自己的感情。钱老会想到有一天我会在这里静静的看着方鸿渐经历自己的围城吗?会想到有一天会有这么一个人在这里静静的敲着键盘,写下自己的感受吗。一本书写完的时候,其实他已经不再属于作者了。我已经忘了这是谁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但是每本书在写完的时候,只要有读者,他就有了品读的资格,没错,除了读,还有评论的资格。

    很多时候我在没有读懂一本书的时候,我通常不会评论太多,因为我知道有些书它需要一定的生活经历,一定的生活情境。错的时间遇到错的人。错的时间遇到一本书同样会可能使我们无法感受到一本书的精美之处。我认为可能此刻还不是那个对的时间,不是那个能让我懂的时间。而我选择等待,或许多年后,我再次遇到它的时候,我能看到多年前的自己那迷茫的眼神,然后我会慢慢告诉自己,别急。


电视剧

遇见的证明


要想结为夫妻,先去旅行一次。

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为什么爱情会减少一个人心灵的抵抗力,使人变得软弱,被摆布呢?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把忍受变成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灵魂可以自主,也可以自欺。

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样也是死的样品。

诗有意义是诗的不幸。

那女孩子不过十六七岁,脸化妆得就像搓油摘粉调胭脂捏出来的假面具。鸿渐想上海不愧是文明先进之区,中学女孩子已经把门面油漆粉刷,招徕男人了。可是这女孩子的脸假得老实,因为决没人相信贴在她脸上的那张脂粉薄饼会是她的本来面目。 


分别——等待

      对于一段感情,分手是结束。对于一本书,什么叫做结束。当我们合上它的时候,我们总会感觉一切还没有结束,故事还没有完结,又或者说自己与他的缘分还没有终结。我们终将会有一天会再次相遇,那时的我能懂你。

   我还是选择了把它放在它开始的地方,我知道会有人再次把它拾起,放下,每一个故事总是经历着新的开始,经历着新的结束。当作者赋予它生命的时候,书中的每个人都开始了行动,他们有了生命。只是我有时也会想,他们会不会感到不甘心,因为一切已经被写定,有的只是在不同的人手中重复开始,反抗也没有结果。对于书中的人物而言,除了作家给他的生活是种围城外,永远只能重复,又何尝不是所有书籍人物的围城呢,它们永远被安顿在了书籍中,放置在书架上,等待着重新开始。

   似懂非懂的时候妄下评论也不过是对于作者的不负责任,对书籍的不负责任,对主人公的不负责任,而我觉得它们都值得被正视。

   等待,再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围城,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