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42、眼泪哗啦啦地流

有句俗语叫做“三五成群”,还真一点不错。11月22日是秋牛们上山下乡43周年的纪念日,阿丘约上马君,郭君,秋牛和小莲等五人一群,前往当年插队的饶平县。

马君今年从人大退下来,真正有了自己支配的时间。

22日那天,马君开辆私家车载着这群人,驶上了往饶平县的路途。汽车行走在高速公路上,两旁旖旎的风光和车轮下平坦的水泥路自然引起老知青们无限的感慨。马君边开车,边讲故事,说的是悠悠岁月里的难忘瞬间,因为它是那样的魂牵梦绕,令人难以忘怀。

我们插队的小山村,“沙田草”(潮汕方言,即水稻田中耕除草),是知青们最怕的农活之一,特别在山坑田作业,更是令人望而生畏。随着接受再教育时间的延长,知青们体力也与日俱增,“沙田草”时生产队长也会派工“担粗”(潮汕方言,即挑大粪),大粪用于追肥,潮汕地区历来精耕细作,中耕除草同时追肥,有利于提高产量,但是对知青来说,挑大粪还有一个好处,可以避免“沙田草”时的皮肉之苦。话说那年那月,马君也被派工“担粗”,“粗”在“东司”(潮汕方言,即厕所)挑起,送往田间,路过村口大榕树下,两头老牛“相撬”(潮汕方言,即斗牛),马君逃避不及,被肩挑的大粪溅满一身,臭不可闻,更难堪的是蠕动的“东司虫”(潮汕方言,即厕所虫)令人作呕,抬头一看,附近有口池塘,奋不顾身地跳下池塘,冲洗完毕上岸,发觉耳洞里有什么东西还在瘙痒,用小手指一挖,竟挖出一条“东司虫”,赶紧转身又跳下池塘……

春节回汕探亲,把“两跳池塘”的故事告知老母亲,老母亲听完无语,梗咽,眼泪,哗啦啦地流……

话说至此,和秋牛一起坐在后排的郭君也讲了一个故事:

尖峰山麓的小山村北面有一条黄冈河,当地人称为饶平的母亲河,往上游走,有一个小水库,社员们习惯上称为“关爷看书”,大概的意思是地形险峻,像关公翻书一样,上游的河水在这里拐了弯再往下游流去。哪年哪月,小水库要修大坝,分配每个社员要完成800斤的大石块。所谓的大石块,也就是一块要100来斤,太小的不叫石块,叫碎石。队长再三吩咐,尽量到山上挑大的,不要捡小的,要不水库质检员不要,就前功尽弃了。

从尖峰山山麓挑石块,到指定的大堤下交石块,大约要7、8公里的路程,知青木子挑了两担之后,实在是筋疲力尽,为早点完成任务,就在蜿蜒的山路旁捡了些小块石头,盼望着能混过关,这一路上看别人的石块都比自己的大,侥幸的心里还是忐忑不安。较紧牙关挑到大堤下,按顺序排队,有7、8个人,人不多,也可以小憩一会,正遐思间,猛听前面一社员和水库质检员吵架,一看那社员的碎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木子看看自己的小石块,分明比那社员的要大一些,想着想着,轮到自己了,质检员看了看,皱了皱眉头说:“修水库大坝怎能用?挑回家建猪圈还可以……”

木子经过这一惊一乍,顿时,眼泪,哗啦啦地流。


眼泪.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青岁月】42、眼泪哗啦啦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