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平 || 强化的力量


我们的关注和赞扬可以改变孩子的行为,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我们所强化的“目标行为”是什么?如果我们的关注导致了不良行为的形成和巩固,一定要及时转移关注,以免出现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因关注强化了不良行为。

沐浴新阳光,学习爱的艺术

李老师今天文章(见下方链接)所举的案例,从反面说明了强化的力量。案例如下:

一名7岁男童,两年来不停地把左手大拇指放在嘴里吸吮,左手大拇指指甲外翻、皮肤发白。找到李老师前,父母带着孩子去过7家医院,见过好多位医生和心理医生。

孩子之所以会吸吮手指这么长时间且久治不愈,是“吸吮手指”这一行为得到一系列强化所致。一开始,父母可能会时时提醒孩子不要吸吮手指,父母这种过度关注促进了这一行为,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再过一段时间,父母还可能会批评训斥,但在“吸吮手指”这一行为仍然有增无减时,训斥也起到了强化作用;在软硬皆施都无效的情况下,父母便带孩子走上了寻医问药之路,在到处看病寻医的过程中,每换一家医院和一名医生,都是一次强化,既是对孩子的强化,也是对父母的强化,父母会认为孩子的问题太过严重,因而变得越来越焦虑,也就越来越多地关注孩子吸吮手指这一行为,父母的焦虑和关注继续强化着孩子的行为,如此进入循环强化中。

从上面这个例子中,不难看出强化的力量。

什么是强化?强化如何发挥着作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

对行为最有影响力的是其后果,也就是紧跟行为发生的事情。

如果我们在某一行为后紧跟着给予相应的奖励,会促进这一行为的产生,比如:我们在孩子表现出礼貌时及时表扬,孩子会更有礼貌。我们通常所说的“奖励”斯金纳觉得称其为“强化物”更合适。

强化与惩罚相反,惩罚是为了阻止行为再次发生,而强化是为了增加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作为家长,为了阻止孩子的不良行为,通常会采取训斥、打骂等惩罚方式,而为了促进孩子的良好行为,通过会采取表扬、奖励等强化方式。

心理学家认为:

确定一个刺激是不是强化物或惩罚物的唯一方法是观察它对行为的影响。例如,尽管我们猜测打屁股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惩罚,但这种关注或许成了强化物,从而增加了不可取的行为。(《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由此可以看出,上述案例中无论是父母的训斥、还是在手指上是涂辣椒油、芥末等刺激物,当这些看上去的惩罚都没有消除孩子的行为时,这些惩罚都变成了关注,反而起到了强化作用。

通过强化能巩固行为,甚至形成习惯,可见强化的作用之大。

有哪些强化物?如何使用强化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效的强化物很多,如:一包巧克力,在背上轻拍两下等。通常把强化物分为一级(初级)强化物、二级(次级)强化物。

一级(初级)强化物是自然形成和非习得性的,具有生理基础,能产生舒适感和消除不适感或能够满足即时的生理需要。如:食物可以强化饥饿的动物,水可以强化口渴的动物,性爱可以成为性欲被唤起的生物体的强化物,心理学家将这类刺激称为初级强化物。而金钱、赞扬、注意、赞同、成功、情感、成绩等都是习得的二级(次级)强化物。

一些二级强化物具有“代币”的功能,可用以交换一级强化物,因此就有了更直接的价值。如:钱可以换取食物、水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在行为治疗中,常常使用奖券的方法矫正儿童、青年和成年患者的行为问题。如:在精神病院通过建立代币制,发掘强化物的力量,以此来鼓励健康、良好的行为。在代币制中,工作人员用塑料币强化洗漱梳理或服药的行为。病人很快学到他们用代币换取自己非常想要的奖励和特权。

人类有一些习得的需要,如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赞扬,因此,别人的关注和赞扬就成为社会性强化物,经常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上述案例中促使7岁男孩吸吮手指的强化物就是关注。

由此可知,我们的关注和赞扬可以改变孩子、学生的行为,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我们所强化的“目标行为”是什么?如果我们的关注导致了不良行为的形成和巩固,一定要及时转移关注,以免出现上述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因关注强化了不良行为。

做喜欢的事情也可以像食物、饮料或其他初级强化物一样,有效地强化行为。如:让孩子知道安静地坐会儿就可以获得过一会儿到处跑闹的机会,他们就能学会安安静静地坐着。 这种以参与喜欢的活动(玩耍嬉闹)的机会来强化不太喜欢的行为(安静坐好听老师讲课),心理学家称之为普雷马克原理(《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父母可以用普雷马克原理让孩子收拾床或刷碗,比如孩子完成这些任务后,父母允许他们做喜欢的事情。我们自己也可以用一个喜欢的活动来强化某一行为,比如喜欢打篮球的人,可以把打篮球作为某一行为的奖励。

总之,强化具有形成行为、巩固行为的力量,家长、老师、每一个成年人都有必要认真学习了解,使其发挥出正面的力量,而不是如案例中的反面力量。





李克富 || 培训从“吸吮手指”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延平 || 强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