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小记

年初《八佰》不是很火嘛,我也就去看了。看完之后也难过了一阵子,那么多生命都只是决策者手中的棋子而已,不免觉得悲伤。但其实《八佰》整体的视角很小,只聚焦在一个小战场上,甚至一个士兵身上,如果放大一些,放到指挥室里,放到整个中国战场上,或许就不会这么觉得了....吧。但我不想再去找资料查证了。

想想汉初,汉景帝削藩,引起七国暴动。七国联兵反叛,中央则派周亚夫出兵镇压。与此同时,梁国被叛军攻打,梁王请求支援,周亚夫为了全局着想,按兵不动。但梁王的告急书一封接着一封,汉景帝不得不下诏命令周亚夫去解围,但周依然拒不出兵。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周亚夫的策略是有效的,他成功平定了反叛。但这段时间,苦等等不来援助的梁军是如何作战的呢?他们会绝望吗?会愤怒吗?或者周亚夫和汉景帝已经和梁王通过气了?但梁军会不会相信他们的话呢?他们会不会觉得自己是弃子呢?他们的抵抗是绝望的保卫战还是顽强的拉锯战呢?或许和《八佰》一样惨烈吧。太久远了,谁还能知道呢。

周亚夫的方法或许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当时能想出来的最有效的。战场上总会有牺牲,不是自己的就是敌人的,盲目的打法会让生命变得轻贱,所以才会有指挥官,放最长的线,钓最大的鱼。至于指挥官靠不靠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看完《八佰》后,我忍不住重温了一遍《我的团长我的团》,也是一部国民军抗日片。这里面的指挥官就特别不靠谱。因为这部片子太沉痛,所以我开了弹幕,但也导致我现在没什么深刻的体会。只记得上下不同心,国难当头,上面的人有想打的,也有不想打的,不管想不想抗战,都被卷进权力的漩涡,束手束脚;下面的人,不想打的,不想打也要被打,想打的,又不愿意当权力的炮灰,无谓的数字。意气风发的少年郎,被撕成两半,一半向上,一半向下,只一颗心吊在中间,转啊转,竟迷了路。

听说这部剧没有拍完,所以剧本就改成小说了。不过在小说中,主角团几乎全灭,太痛心了,不敢看。不过这部剧还是挺推荐的,但我的小伙伴们光是挺名字就被劝退了,无奈ing。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