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6

20220716
1

芒格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他的许多具体建议,都是这句话的衍生:

1)要想得到某样东西,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2)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儿,那我永远也不会去那个地方。

为什么「反过来想」往往是一种有效策略呢?

Alan Kay 给过解释:

视角转换,等价于增加 80 点智商。

Point of view is worth 80 IQ points.

2

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目的是证伪。

每当有了一个新想法、新理论,人之本性是去努力证实它,这就掉入了自我证实的陷阱,容易形成盲点,忽视掉反面论据。

请不要这样,你应该向自己的思想发起全面进攻,主动地、竭尽全力地、想方设法地去证伪它。如此,才能够避免盲点,真正拥有这个想法。证伪,就是最有力的视角转换。

而证伪的过程,亦是在不断切换视角,即从工具箱中取出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思维模型,从不同视角对事物进行考察,以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就算是盲人摸象,也得全方位、多角度地摸。

3

我曾分享过系统之外的视角。(对应文章在 SmallTalk)

大多数人只有系统之内的视角,所以:

1)看到的总是眼前的一个个任务,陷入持续的日常执行;

2)离事物太近,被事物的变化激烈影响情绪;

3)也太容易投入自己的欲望和执念,以至于扭曲事物。

维持系统之外的视角,便能够:

1)看清楚全貌,知晓更多可改变的因子;

2)保持距离,不让情绪主宰决策;

3)做好课题分离,不让欲望扭曲事物。

不要只按照系统逻辑做功,更重要的是设计、构建和改造系统。

我总是建议每一位创业者,假装自己是自己业务的投资者(事实上你就是),这会带给你全新的视角,你会看到截然不同的景色。每一位职场人,也不妨假装自己是自己的老板,用老板的视角去审视你的工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纵使身在此山中,可使心在此山外。

不要把自己当作游戏角色,应该把自己当作游戏玩家。

当然,系统之外的视角也有其弊端。所以,不要固定视角,要多元视角,多做视角转换。转换一次加 80 点智商,转化两次岂非能加 160 点?

4

我尽量避免给人贴标签,尤其警惕给自己贴标签。

一个重要的原因,亦是这样会导致视角固化。

相反,我倾向于用的说法是扮演 XX 角色。不要让自己被角色定义,要始终 bigger than the character。

我没有本质,只有存在。每一次切换角色,我的存在都接纳了对应角色,转化到 TA 的视角开始思考。

君子不器。

君子以万物为器。

君子不惮以自身为器。

在看塔勒布的《反脆弱》。作者也强调证伪的重要性。在没有弄清楚应该做什么之前,先设法弄清楚不能做什么。

个人体会是视角的转换大多时候和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身份有关,知易行难,请问如何做到在原有的位置上去转换视角呢,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的方法呢
1)刻意、强迫自己做视角转换,比如有个每周重复的视角转换任务;2)重新为自己选择和改造环境。

君子不器,是为了君子善器。

最近在看《庄子》:「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就是说不管人们喜好也罢,不喜好也罢,天地万物与人总是浑然一体。
庄子还说,诸子学派陷入纷争之中,根本原因是他们囿于各自的视角,拘执于各自的成见,由此遮蔽了事物的本真之性,大道隐没于一孔之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