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2018“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拣选

罗振宇2018“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拣选

比起普通人无法把控的大趋势,真正能给所有人带来机会,从细微处引发大变化的,恰恰是我们身边的各种 “小趋势”。

第一部分:开篇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深圳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以前,变化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变化可能成了生活本身。

其实并不是这一年故去的人特别多,而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从40年前开始,才有机会知道很多人。

成年的滋味总是很复杂,熟悉的也许只能用来怀念,依赖的也许必须要放手。

为做事的人服务。做事的人无所谓悲观还是乐观,我们只关心如何把事做好。

每时每刻,我们做事的人面对的就是一张时间表,就是这张时间表上具体的时间安排而已。

乐观是我们这批人的性格底色,不乐观啥年头都没法做事。

查理·芒格说了一句更精准的话:“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

2018年是很难,但是我们做事的人都知道: 2018年难,哪一年不难?

你去问一个创业者,哪一个决策不是如履薄冰?

你去问一个医生,哪一次诊断不是战战兢兢?

你去问一个设计师,哪一个甲方的要求是好伺候的?

你去问一个程序员,哪一个产品的需求是好实现的?

你去问一个老师,他带的哪一届班上没有几个难缠的孩子?

你来问问我,哪一年的跨年演讲是好准备的?和今年这个年头是什么情况有关系么?

那些会导致变化的力量,往往都是来自其他领域,来自那些我们平时观测不到的因素。

因为这局游戏是那些大佬的游戏,有可能产生的那个连锁反应会滚到你面前,改变你的游戏。

坏消息是,每一趟班车停靠的时间都很短,而且看起来都像末班车。好消息是,真的没有末班车,车是一会儿一趟,越来越密。

他只是随时在做准备,把自己感知能力磨得锐利无比,随时等待、捕捉那个小趋势的信号的传来。

凡我赶不上的,我就做好准备,到未来等它。

第三部分:我能看到事实吗?

所有趋势都起源于事实,想抓住小趋势,那就得能认清事实。那问题是,我们看得到事实吗?

感觉世界和真实世界,这中间有道鸿沟,而且还有两种力量在把这个鸿沟越拉越大。

真相未必神秘,但很隐秘。

世界上更悲惨的事是,花光自己的钱,搞崩了自己的产品,人还在。

折射了我们经常对真相一无所知。

你们千万别把自己当主流,要对自己的趣味保持一种警醒和谦卑,不要动不动就以己度人。

等号的意思是,有些东西不重要。

比如,我说1+2=2+1,这其实是在说,总数才重要,次序不重要。

比如,我说你家3个人,我家3个人,加起来等于6个人。这其实是在说,规模才重要,大家之间彼此那个具体关系不重要。

比如,我们说考个好专业等于工作有保障。这其实是在说,收入才重要,你的爱好不重要。

“不抽象,我们就无法深入思考;不还原,我们就看不到本来面目。”

还原能力才是做事的人,逼近事实真相、把握小趋势最稀缺的能力。

制造业是我们构建一个真实的、良好社会的压舱石。

中国是什么?它是好多好多全世界最勤奋、最想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一群人组成的。有了这个对真相的把握,你担心个啥?

巴菲特还有一个提醒:没有一个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成功。

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做一个理性乐观派。

六个字——多元思维模型。让很多种认识世界的模型在自己的脑子里并存。

在它里面,一位医生会分享,如何在信息不完备情况下,做出性命攸关的决策;

一位特种兵会分享,怎么建立集体心流,打造一个有战斗力的组织;

一位核电站的总工程师会分享,怎么运行一个超大型项目;

一位研究精益管理的工程师会分享,怎么优化一家卖兰州拉面的夫妻店;

一位火箭设计师会分享,怎么用湍流原理理解股市……

“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第四部分:我能感知“非共识”吗?

:决定我们个体命运的,除了众所周知的大趋势,更是那种需要我们自己去主动发现的小趋势。

我能感知“非共识”吗?

从被排斥到被承认,从脱离共识到再造共识。整个过程,才叫非共识。

梁宁之所以说创新过程是一个“非共识”的过程,是想强调,穿破当下共识难,承受当下共识的压力更难。

每一项创新,在它诞生的那一瞬间,都好像是突然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长夜。

第一,一个创新的想法,在它冒头的那一刻,连亲爹亲妈都觉得它是个怪物;

第二,如果它后来不被社会接受,它就真的是个怪物

任何创新在它诞生的那一刻,先会被当作“异端邪说”,然后成为“伟大革命”,最后还原为“稀松平常”。

非共识不是什么天外飞仙,它本来就在,我们只是把它重新唤醒。

它们一直都在,明明白白。非共识,来源于更深处的共识。

世界上有很多创新,不是往前,不是走向从来没人去过的陌生地带,而恰恰是往回走。

古老的母体,在不同时代化身为不同的样子。我们每一个人要做的是,不断回到它、不断把这个时代最好最新的东西献给它、强化它。

若不进入传统,则无法添加新物。”

第五部分:我的时间够用吗?

我的时间够用吗?

所谓信息过载,原因只有一个,你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太低。

我们这一代人,大概率上,人人都有机会活过100岁。这不是我的结论,几乎是医学界的共识,具体的论证我就不多举了。有一本书《百岁人生》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整个社会都没有为这个好消息、为这么长的寿命做好准备。

“摸机率”

第二个问题出现了:我怎么和我的孩子相处?

“每个人都有一个计划,直到被一拳打到脸上。”

第三个挑战:婚姻可能也得重新定位了。

从今往后,对婚姻最好的祝福有一个词——“顶石婚”。

第四个挑战:职业会发生什么变化?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第五个挑战:如何面对挫折?

“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只是开始的结束”。

所有能穿越时间的东西,就该坚守,因为人生太长了。所有会被时间过滤的,该翻篇就翻篇,因为人生太长了。

印象笔记的唐毅给我提供了一组对比——

5月份,在朋友圈里最热闹的话题是菊姐,很闹腾吧?但是,大家默默收藏最多的一篇文章是《记住这1582个字,搞定思维导图》。

6月份,社交平台上最火的事是“转发这个杨超越”,很宿命吧?但是,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大家都去收藏的一篇文章是《如何独立思考?这里有一份全指南》。

9月份,娱乐圈发生了很多大事,很碎片吧?但其实,被收藏最多的那篇文章是《如何真正把你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3000字就给你说清楚》。

10月份,你的印象可能是大家都在掬一把热泪、缅怀金庸,很悲情吧?但此时,在收藏夹里排名第一的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

“你在朋友圈里又佛又丧,你在收藏夹里偷偷地积极向上。”

第六部分:我的力量从哪里来?

想抓住小趋势,我们的力量从哪里来?

“拼多多是人的逻辑。”

这种信任是什么?是一种人对人非常直接的感知和判断。这个感知和判断,胜过千万条数据。

“用人的体验丈量世界”。

“信用飞轮”。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他的做法很有意思。

十一学校有一个非常漂亮的阳光大厅,叫“缘宫”,这是学校的公共空间。李校长用这个空间干嘛呢?只要你是十一学校的毕业生,提前预约就可以终身免费使用这个空间举办活动。可以是你公司的招待酒会,可以是你个人的婚礼,可以是你孩子的摄影展……

我们来看看,这个信用飞轮是怎么样通过“缘宫“这一个措施,被推动起来的:

1. 校友一辈子不管用不用这个地方,他都知道他的母校欢迎他。

2. 在校学生虽然还没毕业,但他知道这个地方永远会是自己的母校。

3. 来办活动的校友,就不是用某个特定标准挑出来的了。每一个校友都有机会把自己各方面的成功,呈现给在校的师弟师妹。

4. 通过师哥师姐方方面面的成功,在校的师弟师妹有机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生可能性。这本身就是教育。

5. 受邀而来参加活动的那些来宾,即使不是十一学校的校友,他们会不会因此建立对十一学校的认同感?

6. 当毕业生回来看老师,当年教过这个学生的老师,就会受到非常强的激励。他们会看到自己教育的成果,会更好地教今天的学生。

你看这个飞轮一直在转,带动了很多人、很多层次的关系。

现在我给你看的这张照片,就是当年的班主任给回来结婚的学生证婚。

这个世界绝不会只变成机器的世界、算法的世界、代码的世界。这个世界在很多场景下,完全呈现为一个人推动人的世界。

用他们的判断,背书了我们对内容的判断;用他们的信用,推动了我们的信用。

第七部分:时间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我想和时间做朋友,但是时间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只要你能足够地强大,跳出时间给你设置的陷阱,你就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你看,这个驯化抖音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持续地、长期地守住目标。这种行为模式,叫作“长期主义”

任何一个人,不管你的力量强弱,放眼于足够长的时间,你都可以通过长期主义这种行为模式,成为时间的朋友。

莫高窟

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时间帮助了他们,他们成为了时间的朋友。

一千年有一千年的干法,一个月有一个月的干法。

一个人的成就,来自一套核心算法乘以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

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你可以用自己的超级确定性,来对冲外界的不确定。

这个世界其实正在发生一场博弈。你是数据?还是算法?

如果你对以下几个问题感兴趣:

第一,中美关系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第二,中国特色的技术路线是啥样?

第三,未来中国最有生机的城市在哪里?

第四,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的方式是啥?

第五,平时我们看不到的中国边缘之处,正在发生什么?

2019年你的第一本必读书《变量》,推荐给你。

所有最先锋的教育理念,在这所山区小学都能看到。

何帆在《变量》这本书里提醒我们,历史一直奔涌不息,但它有时候是一个反转大师。反转大师提供的机会,你不能辜负。

三个字:小趋势。

抓住小趋势,首先总得了解事实真相;

抓住小趋势,你要能挣脱观念枷锁;

抓住小趋势,你得重新定位生命的坐标;

抓住小趋势,你得学会从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抓住小趋势,你还得有一套长期主义的人生算法。

“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

那么,2019怎么办呢?

就像作家阿尔贝·加缪说的:“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罗振宇2018“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拣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