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享-CRISPR介导的活细胞内RNA和蛋白互作检测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2020年6月发表在《Nature Methods》上的文章,CRISPR-assisted detection of RNA–protein interactions in living cells,本文成功开发出了一种CRISPR介导的活细胞内RNA和蛋白互作检测的新方法。

通讯作者是西北大学医学院的严健老师,官网信息显示,严健老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解析长非编码RNA的功能;2,系统分析遗传疾病的分子机理。严老师是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的常客,并于2021年1月份在《Nature》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身份发表了“系统解析非编码DNA突变对转录因子结合的影响”的文章。

回到本文,作者将新开发的方法命名为CARPID,及CRISPR-assisted RNA–protein interaction detection的各单词开头字母组合。本文围绕lncRNA和RBP互作检测展开。该方法设计总体流程图如下:

发挥作用的成分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在gRNA引导下起靶向目的lncRNA的CRISPR/dCasRx(失活的CasRx,无切割编辑能力,只起到靶向作用),另一部分是BASU(生物素转移酶),可以将生物素(Biotin,图中的B)与结合了靶向RNA的蛋白质(RBP)进行结合。当RBP被生物素标记后,使用链霉素亲和偶联磁珠分离,然后对分离的蛋白质进行质谱的无标记定量对比分析,确认目的lncRNA的结合蛋白是哪些。

文章首先选取的lncRNA是XIST,其为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因子,是比较经典的lncRNA。作者团队将lncRNA分为三段,分别用不同的gRNA去靶向这三段位点。

通过开发的新方法,作者团队检测到了400多种与XIST互作的RBP,韦恩图显示有447个蛋白在3个位点都被检测到(下图左a);同时,作者在3个位点都进行了3次重复的实验,韦恩图显示3次重复检测到的RBP并不是随机出现的,而是较为稳定的,以此证明了该新方法检测的稳定性(下图右b)。

然后,作者通过富集分析,发现有73个蛋白被至少1个位点标记到,有23个蛋白被2个位点标记到,有13个蛋白同时被3个位点标记到(下图)。

作者通过分析比对,发现了2个与lncRNA XIST互作的新的未见报道的RBP(TAF15和SNF2L)。


下面的实验主要围绕TAF15和SNF2L开展,作者运用了多种检测RNA和蛋白互作的方法,如RNA-pull down; RIP; immunoFISH; CLIP-seq等技术对新发现的TAF15和SNF2L进行了验证(见下图)。证实了新方法发现的TAF15和SNF2L确实跟XIST存在着某种互作关系。


再之后,作者又对TAF15和SNF2L在X染色体失活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探索,利用甲基化的X染色体失活,且不表达GFP,以及去甲基化后的X染色体活化,表达GFP这样的思路去设计实验,结合shRNA敲低TAF15和SNF2L的表达,以及回补实验,提出X染色体失活的新论点。

基本的逻辑如下:

TAF15敲低,GFP表达下降,X染色体失活;TAF15回补,GFP表达上升,X染色体活化。

SNF2L敲低,GFP表达上升,X染色体活化;SNF2L回补,GFP表达下降,X染色体失活。

表明了,X染色体失活可能存在两种途径,一种是如SNF2L引起染色质重塑,一种是如TAF15,驱逐转录激活因子。两种途径共同作用,导致了X染色体的失活。(见下图)


以上,文章逻辑形成一个闭环:利用自己开发的新型检测方法CARPID,发现了与lncRNA XIST有关的2个新的RBP,并利用多种RNA和蛋白互作检测方法,对新发现的RBP进行了验证,证实了TAF15、SNF2L和XIST之间确实存在互作关系,最后对TAF15、SNF2L在X染色体失活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探索,并最终提出了导致X染色体失活的新机制。


文章的最后,作者又选择了另外两类lncRNAs(DANCR和MALAT1)进行了测试,表明CARPID对于不同长度和表达水平的lncRNAs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适用性。这里就不再赘述,感兴趣的可以下载原文进行学习。


这篇文章的分享到此结束,如有不同见解,或者我理解错误的地方,欢迎讨论,共同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献分享-CRISPR介导的活细胞内RNA和蛋白互作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