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报》共读打卡记录

《森林报》第一讲

❓共读问题:你所在的地区此时有怎样的物候现象?仔细观察并为书上的某个栏目投稿吧!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栏目,也可以自创一个栏目,《森林报》也会为鼓励你的创意哦!

打卡内容:

因为对自然笔记比较喜欢的缘故,连带着喜欢关注自然,有时会在朋友圈里发布一点这样的内容,如果有“雪泥鸿爪”这个栏目,估计会看得上我的投稿。

3.18,天气晴好,最高温度达到了19℃,解封,回娘家看望老母亲,海棠已经是“绿肥红瘦”,紫荆那紫红色的小花一嘟噜一嘟噜的煞是让人喜爱,桃花开得正热闹,花下成群的小蜜蜂嗡嗡嗡地闹腾着,莫非它们也因为这疫情憋坏了?

3.20,刚刚去学校领教本,发现小区里的芍药含苞了,而六月雪旧年的果子还挂着。脑子里冒出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时光就是这么不管不顾地匆匆飞驰,让人不知道是该生出希望还是失落。

3.23,窗台上来了一只小麻雀,欢快地唱着歌,从左边的窗棂连飞带蹦跳的唱到了右边的窗棂,我坐在窗台旁的桌子边,轻轻地打开手机,录下了这段春天的歌声。

3.30,被学校塑胶跑道上冒出来的一株草迷惑了,好像蒲公英,又觉得有些不对,结果形色一下是苦菜。于是来了兴趣,想看看这因为疫情很久没打理的校园里有哪些植物,这么一转,还真是大有收获,不算学校有意种植的花草,除去没有上图的打碗花、酢浆草等,学校里野生的植物竟有20多种,如果再去找找,30+不成问题。它们从哪里来?怎么就有这么强的生命力?真希望开学后它们不会被拔除。

4.4,清明不下雨还是那种晒得人发晕的大太阳,这种天气出来扫墓真的是有点辛苦。于是一路走一路用形色识别路上的花花草草。

小时候爱吃的酸管,原来名字叫青葙,名字真好听,顶着一长串的小红色的花,据说适合做插花。那种三角形的青色小叶子,我们小时候叫狗舌头,酸酸的,也能吃,形色一下,竟然叫杠板归,好刚的名字!

《森林报》第二讲

❓共读问题:阅读《森林报 夏》(没有本书的也可以读任一本科普书)中的任意一个章节,说说你的收获以及用到了哪些阅读方法。

打卡内容:

一、问题回答

《森林报》夏“禽兽的新一代蓬勃了大森林的生机”这一节文字比较短小,但写得富有条理:先写植物,接着写鸟儿,最后写森林里的浆果。

本书语言很有诗意,单看这一篇真没想到这是一本科普类书籍。比如这样的句子:七月语重心长地说服黑麦低下头去,向大地深深地鞠躬致谢。燕麦已经穿上了长褂,而荞麦连衬衣都还没穿上。

看到这段文字,我想到了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这本书,都是很有人文情怀的作品,都能带给人美的熏陶。

接着读《森林里的娃娃们》,看着其中一些小标题,就忍不住想问一问:是啊,谁的孩子多?鸟儿们有劳动日?那它们有休息日吗?哪些动物是悉心照料孩子的妈妈们呢?反正据我所知,像杜鹃就是典型的巢寄生鸟类,自己不筑巢,不孵卵,把蛋下在其他鸟儿的巢里,并把其他鸟儿的蛋给吃掉过扔掉,太可恶了。跟书中的山鹑妈妈比起来,差得太远了。书中的山鹑为了救小山鹑,居然用假装受伤的方式,成功把通讯员的注意从落单的小山鹑身上引到自己身上,当通讯员想抓山鹑妈妈时,山鹑妈妈趁机扑棱棱飞走了!简直不要太机智啊!

因为这本书是苏联的维•比安基所著,地域不同,有些物种自然也有差别,所以经常要查一查资料,比如鳘鱼,“鳘”,长字读一半,读作“敏”,现在多称作“米鱼”,形似鲈鱼,这么一比较,大概有了一点印象,具体是什么,还是需要看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可不就是这个意思么!

二、微课内容整理

阅读像《森林报》这样的科普类书籍,我们可以用到的方法:理清结构、提问、查阅资料、比较、图表画、连接……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你把这类书籍读得更透彻,也能得到更多的启示,把死知识变活。

1.阅读知识读物的方法之一:理清结构

编排方式有特点:按春夏秋冬12个太阳月编排,分别有林中大事记、城市新闻、集体农庄生活、集体农庄新闻、打猎、东南西北、打靶场、广告,这些栏目从不同的方面给读者介绍了每一个太阳月里,大自然的一些典型的或特别的现象,给不同的自然现象分了类。

其好处是:理清本书的结构;读起来目的性更强;更容易理解。

还可以画结构图,这也是运用理清结构的方法。

2.之二:抓住重点(提问+找关键词)

比如《各有各的住处》这一章说的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提问:各个地方的住宅哪个才是作者认为的好住宅呢?

比如“盖在半空中的……蛋却不会打破呢!”这一段,我们也可以提问:这里讲的是谁的住宅?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呢?

带着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画出关键词:黄鹂;半空中,轻巧的小篮子式;风摇动树枝的时候,蛋却不会打破。

3.方法三:图表化

可以是表格式,也可以是图画式。

4.方法四:联结

指:把阅读到的知识或观点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书本经验相联系,能够对文中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促使你去观察和发现。

比如:蚊子、燕子、麻雀等等的住处是什么样呢?我身边的动物的窠什么样呢?

5.方法五:比较

①不同时间里同一个地方的现象:

在3月21日的无线电通报和6月22日的无线电通报里,北冰洋的景象有什么不同呢?

②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现象:

比较一下同样是6月21日物候差别最大的是什么地方?

6.方法六:查资料

继续提出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比如:中亚西亚为什么什么都睡觉了?(书中有答案)

为什么北冰洋24小时都是白昼呢?(书中无答案,可以查资料:查百科全书,互联网搜索都可以)

《森林报》第三讲

❓共读问题:观察一种动物的进食情况,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一、看到今天的打卡任务,我不厚道的笑了,因为这个周末,我让我们班同学看四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让学生们写有关动物的作文,所以,我觉得我可以换个角度发作业,比如,发两份学生的作文!(偷懒得逞地捂嘴偷笑中!)

学生一佳的作文

有时候,逗逗蠢萌蠢萌的。在我奶奶择菜苔的时候,会有一些老了的菜叶菜梗,我奶奶每次都不要,从逗逗来了以后,只要在奶奶的择菜苔的时候,它就会跑过来吃这些老菜叶老菜梗,吃起来还吃得津津有味儿。我吃芒果,中间的核儿我不要,逗逗来了之后,只要有芒果核儿,我就会大叫:“逗逗!”,逗逗立马就会跑过来,两只乌黑发亮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我手里的芒果核儿,眼睛里闪烁着小星星,好像在对我说:“主人,主人,快给我吃吧!”,我就把芒果核儿放在地上。逗逗开始“吧唧吧唧”地吃起来,这馋样儿像八百年没吃东西呀!逗逗,你为什么啥都吃,你不怕中毒吗?每次我们吃饭的时候,它就把后腿立起来,两只前爪搭在我衣服上,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我,像在说:“主人,给我吃点吧!”,可是,第一口还没吃到,它就被关进“大牢”里了。逗逗不高兴了,它用它的小爪子使劲儿拍打着门,铁门发出“啪啪啪”的声音。我不喜欢逗逗被关着,于是把它放出来了。(学生家碧的作文)

二、第三讲  独到的观察视角

《森林报》中的物候现象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得益于观察有妙招: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连续观察和对比观察。

1.全面观察,普通摄影中的广角镜,展示这个季节广阔的图景,比如《一年——分作十二个月的太阳诗篇》中,视角转向天空、大地、海洋、树林……广角镜头中还会摄入植物、动物、人类活动。

缺点:不够细致。

2.重点观察

《林中大事记》就是对每个太阳月的重点观察。《森林报•秋•候鸟离乡月》就仔细观察了两只椋鸟离窠时的情景。先是环境观察,再是主体观察。除了椋鸟夫妇离开窠时的依恋,还写到了候鸟们不同的越冬地。

特点:观察者把目光聚焦在一个方面,进行重点观察,因而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

3.连续观察+定点观察

“林中大战”就记录了植物之间的大战,比如第二个太阳月里,写云杉、白桦、白杨争夺地盘,第三个太阳月里“林中大战(续前)”接着写云杉、野草、白桦斗得你死我活。在第四-六个太阳月里,都继续着“林中大战”。从春到秋,通讯员们一直在进行连续观察。

特点:连续观察+定点观察,能够深入了解一个事物的变化,从而掌握其发现规律。

实用对象:植物的生长,天气的变化,动物繁衍过程。

4.对比观察

比如:毒蕈和洋口蘑,就从生长地,蕈帽下的领子,蕈帽上的鳞片,蕈帽的颜色进行对比,区分清楚了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5.随机观察

虽然不成气候,但能给我们启示。

但千万不要视而不见,看见大自然里面新鲜事,多注意,多思考。


《森林报》第四讲

❓共读问题:把你观察到的自然界中的某一个,某一些现象,或是你希望为大自然做的事情,选用《森林报》中学到的一两种方式:拟人式、童话式、电报式、广告式……写一写吧!

打卡内容:

一、疫情期间,小区里最活跃的居民,要数靠近学校围墙那边那片林子里的鸟儿们了,我就尝试采用童话体写法,写写鸟儿吧。

      晨雾撩开了面纱,太阳公公还没上班,整个大地上一片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的亮光。这亮光惊醒了大树上的居民,有一个不小家伙“啾”了一声,那声音里带着点犹豫不定,带着点试探,又好像背着妈妈偷偷喊朋友出门溜达的小调皮,“嘿!”,潜台词一听就明白:看起来天亮了,是不是可以出来嗨呀?

果不其然,在这声“啾”鸣之后,又出现了比刚才声音还要响亮点的鸣叫,短促有力,“啾几啾!”“啾几啾!”这些小坏蛋们说什么我最清楚了:“天亮了!”“起来嗨!”

接着,这片林子就热闹起来了,“唧唧啾啾”,“啾唧啾唧啾啾唧”,声音这么响亮,让人怀疑它们也许不是玩,而是在朗读?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这么一阵闹腾之后,他们到处飞飞,希望能找到点吃的,蹦着跳着,它们来到了我家窗台,从这个窗棂蹦到那个窗棂,它一定看到了花盆里丢着的饭粒什么的,喜不自胜:“啊呀咦哟,看我运气多好哟,我找到吃的咯,我找到吃的咯。”有时候它们是接了伴而来的,停在窗棂上旁若无人地交流着:“等会儿到哪里去玩呀?”“我知道个好地方,我带你去吧。”说着,它们真的飞走了,就只留下不能飞的我,眺望着这栋楼和对面楼之间那片有时瓦蓝有时灰白的天……

二、微课梳理

俏皮话,就是把话说得很俏皮、幽默,怎么做到俏皮、幽默呢?

妙招一:拟人式(比如把动物们的脚印说成是林中居民的签字。用我们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林中的现象相比拟,读者既容易理解又感到亲切好玩。)

妙招二:童话式(不都是作者的想象,还是尊重了现实的,只不过是书中的动物会说话+会表情+会思考+有情绪,把动物的习性用童话方式表现出来。)

妙招三:电报式(语言要求言简意赅,用尽量简洁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意思。比如《森林里拍来的第二个电报》写到了鸟、熊、雪、道路、集体农庄的庄员,短短的文字里容纳了大大的信息量。)

妙招四:广告式(分两类,一类是比赛广告,一类是号召大家给动物投食、给鸟搭房子等奉献爱心的。好处是:更吸引眼球?广告语言更具有鼓动性、对读者影响更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森林报》共读打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