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南怀瑾老师的别出心裁讲《论语》,看到那些熟悉的金句,仔细品味一番,愈加喜欢,顺手也就整理汇总一篇,和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交流。
1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这是我们常见的名言,殡葬业者经常以此句话去宣传自己。从字面上讲,慎重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的祭祀自己的祖先,这样民心归向淳厚,社会风气也会逐渐厚道起来。
除了彰显孝道精神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家族精神的传承,是实现家族永续发展的根本。也有人从因果论的角度去分析,要想慎重必须追远,追远是因,慎重是果。简单理解,就是今天你如何对待你的父母,那么未来你的儿子就会以同样方式对待你。这属于家庭教育的话题,缺失了榜样教育的因,未来的果多数是苦果。
2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所谓恭,就是内心对事情的庄重认真,强调礼是源自内心的恭敬。有时候我们只重视礼的外在形式,误认为礼的形式复杂就是恭敬,就如同我们现在的丧葬礼仪一样,过分追求仪式感而沦为了表演,而且流程、内容还是同质的重复,免不了带给家属的是浓厚的商业气息。家属认为这种仪式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形式而已,执行人员认为这是任务,是需要完成的工作。当在工作中失去内心的恭敬,耻辱就会一直困扰着我们。
3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这句对殡葬人来说也是很常见的名言。“事之以礼”和“祭之以礼”是对应的,有什么样“生”的“事之以礼”就会有同样的“死”的“祭之以礼”。“生”的时候不孝顺,死后的“祭”就不会长久。事实上“祭”的过程是另一种“生”,魂兮归来,由孤坟野鬼变成了家族的保护神,先辈们复活在了家族的祠堂和牌位上,享受后代子孙的供奉,就永远活在了后代人的心中。这是家族精神的传承,也就是“慎终追远”。至于葬就不多说了,不管是以什么形式安葬,基本都会去做,礼不礼的那就不知道了。活着时都不在乎礼,死了想在乎也没办法,这是自己应得的果。
4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不是说有吃的,每个月给零花钱就是孝,如果是这样,那和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甚至,也有人对宠物比对自己父母都“养”的好,经常陪宠物玩耍,为其洗澡剪毛掏耳朵,衣服鞋子玩具一样都不落,对自己的亲父母都没有这么用心。没有敬,就不懂孝。孝不是形式,而是源自内心表现在外的态度,是真爱人,一点都不能水。
5
非其鬼而祭之,谗也。
自己的先祖殷切期盼着其子孙后代去祭拜他们,然而后代忘却了他们反而去拜其他的鬼神。比如说,经常去寺庙就烧香拜佛,却不去祭拜自己的先祖。这是卑微的奉承,是拍马屁。在这种人眼中你几乎找不到传统文化的影子。
6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如在”要求的是诚心,祭神时就好比神就在跟前,表里如一。如果没有去现场参加祭祀,就如同没有祭祀,这不是委派他人去代表就可以解决的,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去祭祀。对逝者如此真诚,对生者亦会如此。内心纯洁,恒久弥笃。
7
朝闻道,夕死可矣!
人活明白了,死又有何妨。居安思危,临危不乱,看潮涨潮落,日月轮回。死,奈我何?就是这么霸气!
8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
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
何有于我哉?
在外忙事业,拥有高官厚禄或是亿万富豪,回到家中伺候爹娘照顾兄弟,如同普通人一样平常,谁家有丧事飞跑去帮忙,喝酒无瘾,除了这些我还能在乎些什么呢?“不敢不勉”和“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中的“匍匐”一词一样生动形象。“跑”体现不出“不敢不勉”的那股劲头,“爬”有点卑微,且不具备“匍匐”的技术含量和高逼格。
事实上,在农村这种遇到邻居有丧事主动去帮忙的情形,今天依然盛行。
9
子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人事都做不好,还指望能做好鬼事?再深入一些,人的问题都没搞明白,怎么能弄清楚死的问题。
注重现实,追求幸福生活。我们可能会笃信“未知死,焉知生”,突破不了死的局限,就不能向死而生,没有对死的豁达和超脱,就没有内心的坦然和悠然自得的生活。不喜不悲,心如止水。
10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祭思敬,丧思哀,
其可已矣。
此句谈论士人的立身之本,除了在危机关头为正义挺身而出而不顾及身家性命,和不会为了满足自己私欲而不择手段之外,再次强调从内心处守礼,而不是讲求表面的仪式。所有丧礼仪式都是为了抒发内心的哀戚之情,缺少内心“哀恸”的表达,而注重丧事的规格、场面、影响力、派头,这都违背了丧礼之本。
11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居丧充分表达哀思就可以了。让内心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避免因过分哀痛而伤身体,“哀而不伤”也是新殡葬人所提倡的。说丧礼中的“喜”有高兴的因素,比如喜丧,但这个喜字更多是祝愿、祝福之意。
12
朋友死,无所归。
曰:于我殡。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于我殡”的气魄,当今实属难得。做殡葬几年,最多的感受就是“父母是不会抛弃自己的孩子”,除去父母,其他人还真都靠不住。
真正的朋友关系是把朋友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对待,设身处地的为朋友着想。在古代车马是非常贵重的礼物,但并不因为礼物贵重而行拜礼,然祭肉不同。分享先祖馈赠的食物,这是先人的恩义所托,生者溯本思源的寄托,所以必须祭拜,而且要以祭拜自己的先祖一样恭敬的去祭拜。人生能得一这样的朋友,足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