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穿越指南》第三章:入乡随俗,基本生活常识要具备

一、站累了想坐会?抱歉,您可能找不到椅子哟!——坐具

1、塌

安史之乱前的初盛唐时代,青砖地面上,只放着几座扁扁矮矮的架空方形台子,台面上铺着席子褥子,这就是塌。家境清寒,可能连塌也没有,地上丢几方坐席。

2、跪坐、跽坐、正襟危坐

“双膝跪下,屁股压在自己小腿肚和脚裸”的坐姿。最隆重庄重的坐姿。

3、胡坐、跌坐

把双腿从身下抽出来,盘腿而坐。

3、凭几

像小板凳似的木制品,上面窄窄的一条木板,下面两条腿或者三条腿,可能是个通体直方的家伙,也可能呈半圆弧形正好围住腰。

放在坐塌或坐席上,放于身前。往前一趴,手臂搁上去,全身都倚在凭几上。

4、隐囊

布制,类似于现代抱枕。可以在跪坐时斜倚着。相对凭几,更私密、更不严肃。一般初次见面的主人家不用于待客。

5、室内用餐

在各人的坐塌前放置一个比塌稍高一点的小长方桌“食案”,酒菜主食按人分成份,以此往各人面前食案上摆放自己的那一份吃食。

大手笔的富贵人家,还会请门客们来陪着用餐,命家养的伎人在餐厅中央凑乐歌舞。

6、户外野餐

简单点儿的话,就在主人家后花园里摆上一桌酒食,赏花作乐;更时尚小资一点的,去曲江池、甚至出长安城到郊外的喂水之滨、终南山脚。

用帷幕把地围起来,或者围三面,留一面对着河水花树以便欣赏风景。如果全是洒脱风流的郎君们,围幕这种气闷的东西,干脆去掉算了。(不用围幕的后果可能是招来一堆乡人乞丐密集围观)

简单:席子毯子一铺;

复杂:每人发一具胡床,也就是我们现代还在普遍使用的马扎子,各人坐着马扎子,面前摆上食案,一边看风景聊天,一边各吃各饭。

7、分餐制→合餐制

唐朝之前:分餐制。

入唐以后:西风东渐,群众认为各吃各的的“分餐制”不够热闹,逐渐演变为合餐制。当中摆一张很大很大的高足食案,跟我们现在的餐桌基本没有区别了,大家的饭都摆在桌上。桌边放置三条又长又宽又大的坐具。

8、坐墩

当时叫做“笙蹄”,或瓷或木,圆桶状或月牙状都有,算是最早出现的高足坐具。家中妇女平时在塌、床、席上坐着的时候,都是盘腿的,只有在使用这种坐墩时,才能垂下双腿,舒筋活血。

9、由晚唐到两宋,即使高桌靠背椅已经广泛普及,社会这地仍然普遍认为,最端庄规矩的坐姿,还是最难受的跪坐法,其次是盘腿胡坐,最后才是显露出腿部线条的垂足坐。特别是对于受礼制要求苛刻的妇女们来说,在外人面前垂足做椅子,是一种家教不好的表现。

10、唐代是一个由坐塌、坐席、低案等矮足家具,像桌子、椅子等高足家具过度的时代。前期还是以塌、床、案等低矮家具为主,基本上看不到长腿靠背的椅子。后期接近五代十国的时候,带靠背的椅子和高腿桌子,才算在全社会普及了,但即使是到那时,甚至是两宋明清,供人盘腿的塌也没有绝迹,还在社会各个阶层里广泛使用着。

二、户口本、暂住证、单位介绍信,一个都不能少——户籍制度

1、公验

唐朝的身份证明、驾照、身份证、军官证、护照、单位介绍信一类。

“告身”:当上官任用;

“总历”:民兵开拔用;

“符券”:驿站工作人员用;

……甚至买卖土地的凭据,只要是加盖了公章的官方凭证,都可以叫“公验”。

2、门卒过关

门卒如果放了没有“公验”的人,要被处以一年流放苦役。如果被放走的人还有其他罪行,门卒加罪。

如果有合法的“公验”,唐律也保障行人的权利,如果门卒无故吃拿卡要留难行人,留碍行人一天,负责人要被打四十板子,最多可以打一百板子。

没“公验”去闯关叫“私渡关津罪”,一年半徒刑。到了关卡处没闯进去,甚至只是接近关卡还没开始闯,都得判刑。“公验”有问题、过期,或者带了“公验”上没写明的物品,也要入罪。

3、手实

唐朝的户口本,报到当坊里正那里。

里正,介于居委会主任和街道办事处主任之间的一个公务员。

4、团貌

里正确认报户口的人,是否和户口簿上写明的年龄、身貌相符。

5、户口本费用

唐律规定,进行人口普查造户口簿时,用到的纸、笔、墨和人工费用,按人头向老百姓收税。每口人交一文钱,一口人家再总共交一文钱。

6、过所

证明是良民,有籍贯、有家业,来路正派,全国各地都应予放行。

7、过所程序

里正核实过所中的情况是否属实,属实则签字送往上一级官府;县尉(县衙)再次核实,属实则签字送往再上一级官府;户曹(州府)根据县里上报的材料来判断是否开具过所,若材料不完整,则以书面形式要求县里继续调查、上报、补充材料,直至户曹决定是否开出过所为止。

8、行人过险要地方的关卡和过河码头的时候,守卫必须要查勘每个人的“公验”,查完没有问题就签字盖章留记录,以备万一出事后追究责任。

行人进入州县、城市,也有可能要求出示“公验”勘察。

9、“过所”有效期

一般是从过所签发日期开始的三十天内。

可向所在地官府上报,延期。

三、对不起,本朝拒收银两,有诚意请背来50斤铜钱——货币

1、假母鸨儿

开妓院的女老板,一般为退休的年长妓女,与年轻妓女母女相称,所以叫“假母”。

2、白银

在宋朝以前,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不把白银作为流通性货币使用。

唐朝每年的白银产量,大约只有1.5万两。

白银通常会铸成长方形的银铤,长一尺,宽两寸,50两一铤的比较多。铤面上要刻上或写上银的重量、成色、来历,进贡人的姓名、官职、年份,等等。

唐朝人迷信生活中使用金银器可以包治百病、延年益寿。

白银的获得渠道:①皇帝赏赐给臣下;②有些地方官会向朝中大臣进行馈赠或者行贿;③跟西域的胡商或者南洋蛮夷们生意往来所得。

3、黄金

唐朝接受金子作为大额支付手段。

4、在唐朝中后期,一名小有名气的平康坊娘子,需100两百金赎回。

5、金价

最低时,1两金子曾经只能换3500文铜钱;最高时则能换8000钱。

6、物价(以1两金子6000文铜钱算)

①酒:普通酒一斗,150文钱;好酒一斗:300文钱;专供达官贵人的珍藏限量版御酒一斗:十贯。

一斗相当于6000毫升。

②奴婢:根据不同时间、地区、条件相差很大。一个绝色婢女可能叫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钱,也有体弱蠢笨的奴婢给两三贯钱就卖。您要买的这种健壮男奴……大概是每个五万钱左右吧,五十贯。

③交通:一头壮牛+一辆双轮车:三十两金子(二百贯钱);打的雇车,每载重一斤行走一里路,花一文钱,而且的哥不打表,需要上车前先谈好价钱。

④地段不错的房子:五百贯钱(人民币一百万)。刚刚出台了廉租房政策,硬性规定繁华商业区附近的住宅,每间的月租金不得超过五百文钱。如果您租一间,给两个奴仆租一间,主仆三人在长安住一个月,也就一贯钱(人民币2000元)的事。

⑤食物:

a.下馆子:全长安城最高级的天上人间北里名花宴,开宴三百文钱,吃喝到天黑掌灯翻一倍,如果您看上了哪位小娘子,第一次留宿,就得再翻倍,一夜掏一贯二百文钱,比一个月房租都贵。

b.自己生火做饭:太平盛世的时候三文钱就能买一斗米,遇个水旱兵灾的,黄金一两只能买杯水喝……一般来说,安史之乱前的粮价平均是15钱一斗米,安史之乱后涨了10倍,150文钱一斗米。

  唐朝的壮丁标准口粮是“日二升”,月六斗。北方人吃麦子磨的面和粟(小米),比吃大米普遍。唐朝官方的定价是3斗大米=5斗粟。

c.一斤盐:四十文;

一升醋:五文;

三个鸡蛋:一文;

一只鸡:三十文;

一口猪:五百文;

一口能煮三斗米的大锅:七百文;

一只碗:三十文;

一把钢菜刀:八十文;

一束柴禾:十几文钱;

一斤炭:两三文;    

一升酸奶:五文;

一升葡萄干:十五文;

一升大枣:五文;

一升梅子:八文;

一升杏仁:二十文。

⑥衣服

一件不错的布衫:1000文;

一件半臂(坎肩):400文;

绫罗制的幞头(裹头巾):100文;

精制鞋子:100文

(这种上好的行头,置办一身,出门时穿。唐朝人还是更习惯自己买布做衣服。)    

质量较好的绢(一匹):500文;

给仆人们穿的粗布(一匹):100文。

(“一匹”是1.8尺宽,40尺长,做两套衣服应该没问题。 )

裁缝一件男式袍衫:500文。

⑦代步工具

一匹马(初唐官方定价):25贯,即两万五千钱;

一副马鞍:80文;

一套嚼子和缰绳:500文;

一根马鞭:50文;    

每月要供这匹马三石粟、六十围草,还得再弄点盐,买粮买草约1300多文钱;

一口上好的镔铁横刀:2000文。

⑧文具

象佛经这样的书:一贯钱;

一百张白纸:60文钱;

更好的纸(一张):三文钱;

毛笔:20文;

墨:15文。

⑨泡妞小礼物

一双钏子:40文;

一帖轻粉:18文;

一面铜镜:2000文;

一分麝香:110文;

一分沉香:60文。

7、铜钱

外圆内方,直径八分,成分有铜、锡、铅,铜多一点颜色就偏红,锡多一点就偏白,重量重一签,钱中央的四方孔洞周围,还铸着四个纯正的欧体字。

8、开元通宝

唐朝开国第四年以后,就能看见满大街的开元通宝了。

当时的年号是唐高祖李渊的“武德”,将自己铸的钱取名开元通宝,是“开辟新纪元、走进新时代”的意思。唐代既没有武德通宝,也没有贞观通宝,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武则天,还是后期德宗、宪宗、宣宗当政的时候,市面上流行的一直都是开元通宝。偶尔也能见到一些乾元重宝、大历元宝,这些是年号钱,但是发行量很少,不占重要地位。

9、星星纹、新月纹

①八卦秘闻:武德四年开始铸造“开元通宝”的时候,工匠们先用蜡造了几枚样钱,送给当政者过目。那时候朝廷里最大的官是身为“尚书令”的秦王李世民同 志,蜡样到他手里,他那后来被封谥“文德皇后”的妻子长孙氏也在身边,小俩口一起欣赏,长孙氏拿起一枚蜡钱来细看,结果不小心用自己的长指甲在钱背上掐了 一个半月形痕迹出来。    

李爱妻大手一挥,我家娘子做什么都是对的!蜡样就这么还回去了,工匠更不敢乱改,在蜡钱外面做了泥胚子,往里浇铜汁,铸出来的这部分铜钱就跟蜡钱一样也带了半月形印痕。    

——这个故事是初唐的版本,到了盛唐,故事男主角换成玄宗李隆基,女主角换成杨贵妃,情节差不多……还有一个情节类同但主角是鬼的版本,说那长指甲属于李渊的老婆李世民的妈“太穆皇后”窦氏,因为这位老太太在唐朝建立的时候已经死了好多年了,所以,嗯……

②学术研究:这”,出现在安史之乱后,而当时造反的安禄山是有自己铸钱炉的,他的造反也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宗教手段。

10、绢帛

中等额度交易常用货币。

从唐初,官府明文规定民间交易要“钱帛兼用”,甚至还规定交易额超过十贯钱了,就得用绢布来支付。

正常的价大约在500文,半贯钱。不过这玩意也是时代不同变动得厉害,同时也跟绢布的质量有关,绫、罗、绸、缎、缊、绨、绡、缯……各种布料在各种情况下价格都不一致。拿出来买东西的,还是以绢为主。

四、尚书省将出台政策,遏制长安房价过快增长——住宅

1、皇宫和官府公衙不进入房地产市场流通。

2、长安城居民住宅区格局

长安城的三大皇宫区域都在北城,其中最重要的大明宫是在东北角,所以就带动了周围区域成为全城地价最贵、最能彰显身份的居住区。

长安人以居住地划分特性的话,应该说是“东贵、西富(西半城住了好多胡商)、南贫贱”。

3、唐制规定,王公贵戚和三品以上的大官,可以自己家在坊墙上开大门,不经由坊门,自家出入。

4、外墙

由黄土一层一层夯筑起来,什么涂料都没抹,就是夯土的本色。这种外墙一般要绕宅一圈,把整座府第围起来,作为一种保护和界限划分。这墙虽然简陋,但墙内是宰相家的私人地盘。

5、乌头门

土墙中间。比较简陋。三根木柱横竖一搭,像个草字头“艹”形状,其中突出在横梁上面的那两根柱头,通常要雕饰一下并涂成黑色。

6、阍室

相当于门卫的住宿和值班室。有谁要来拜见,得先到阍室来通报。

阍室后面,夹在外墙和宅墙之间,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通常用作马厩。除了马厩外,还可能在这里减仓库甚至菜园子,马夫等奴仆也搭个草棚子住在这里。

7、戟架

唐朝特色的一种建筑物装饰品。

朝廷规定:三品以上大官和王公贵戚可以在正门外面排列竖立一根根长戟,官品越大,列戟越多,从十根到十六根不等。戟顶往往还绑有幡旗,风一吹,呼啦啦地抖动,就像现代建筑物门前的旗杆似的,这些长戟要插在木制的底架上。

8、大门

Eg:这座大门楼高二层,左右宽度相当于三个房间,前后深度则有五架房梁。屋顶是悬山式的,顶上覆盖着黑色的陶瓦,屋顶两角还各有一只上翘的“鸱(chi)尾”。

鸱尾:中式房屋屋脊两端的陶制装饰,形状略像鸱的尾巴。

支撑起二层门楼的一根根大柱子,还有两扇好大的门板,都被刷上了朱红色的漆,所以老杜一形容权贵人家就感叹说“朱门酒肉臭”。至于柱子之间的墙壁,虽然也是夯土筑的,但是土层外面会抹上厚厚的白色涂料,显得高雅洁净。当然,现在这些白墙已经被风雨吹打得污损了。

这座门楼,还有门楼两边延展开去的白色宅墙,全都建筑在突出于地面的台基上。这些台基,也是先由夯土筑成矮矮的长方体或者梯形体,外面再包一层砖石,砖面上再造门楼或垒墙。对着门洞的台基处,要凿铺出几级石阶来,如果台阶比较高比较长,旁边还有栏杆让人扶着爬阶。

9、院子

基本上,所有唐人宅院都是在“四合院”的基础上做局部变化。四合院大家都熟悉吧,用正房、东西厢房、回廊、门厅等围合起来的方形闭合院落,前后左右一进套一进的。宰相家这个外宅部分,虽然很大很宽阔,但也是由好多个四合院套起来的。

院子的地面,大部分是砸实的黄土,只有主要道路用砖石铺了一下。各个房前屋后,种植着花草树木,但是不太多。

10、正堂

正堂的建筑风格,跟大门保持一致,也是黑瓦屋顶、朱红柱子、砖砌台基。一般人家也是用白涂料来抹正堂的内外墙。

11、采光

门一关,室内光线明显暗下来了。虽然门两边有两扇朝南的不小的直棂窗,其他三面墙上也在高处有开窗,窗户上糊的白纸现在还破损了不少,漏光更多,但是正堂太大、太深了嘛。南边靠近门窗的地方还有点儿亮光,北边屋内深处,几乎啥都看不清了。

为了解决这个采光问题,有的主人家干脆就不建正堂的南墙,而用几根柱子与北、东、西三面墙一起支撑屋顶,做成个半露天的戏台模样。还有更不怕冻的,四面墙都不建,纯用柱子撑起屋顶,把正堂盖成一个大亭子。

12、室内摆设

堂上正中靠北,摆放着一架很大的屏风,锦面上是名家绘制的山水人物画。

屏风前面放一张大床,不做睡觉用,主要用来做人,有点像后世的罗汉床。床面上铺着厚软的茵褥,床上床下都可以放几案,用来搁东西。床上还有凭几,供坐着的人往前依靠。

大床前,两边各放着一排小型坐床,也各配茵褥几案。角落里立着各种香炉、暖炉、灯烛等,整个房间用帐幄、帘幕分隔和装饰。

北方城市很少用木地板,是用雕纹花砖铺砌的室内地面,另一种高级做法是用水磨石平铺,光亮如镜,也更容易清洁。甚至常年在地面上铺一层厚厚的宣城红地毯。

13、外宅

包含正堂在内的外宅,都是家里男主人会见客人、讨论公事、进行社交活动的地方,女眷和小孩子是不能随便往这里乱跑的。

14、二门

外宅和内宅之间,要被墙和门分隔开。中间这道门后世俗称“二门”,通常也有人看守,外人不得乱入,内宅婢女也不准乱出。

15、寝堂

进了二门,一座孤零零的堂,不过要比外宅的正堂规模小一些。这是由女主人主管的内堂,也叫寝堂。

如果是普通人家,这里就算是男女主人的卧室了。不过宰相家嘛,房子多,他家夫人只在这里接见她自己的客人,主持家务,进行一些社交活动。

16、二层小楼

外宅正堂是一座高大的单层建筑,内堂则是一座二层小楼。

这小楼的一层,是四面有墙的,看上去墙还很厚实。而二楼则像个亭子,只用木柱支撑,没有墙,是完全显透于室外的。我们现在站在内堂外头,就能清楚地看到二楼地上放着一具很大的坐床。

不过再看仔细点儿,二楼四面屋檐下,都有竹卷帘,现在是卷成一束吊在上面。如果女主人上了楼,坐下来看风景,侍婢只要把竹帘放下来,形成半透明的效果,就可以起到遮蔽人身而不妨碍观景的作用。

这种用帘幕当墙的透空阁楼,在长安城非常流行。长安的冬天并不算太冷,夏天却非常闷热,所以在高处迎风纳凉是件很舒服的事。

17、房价

占地将近五万平方米的一座豪宅,官府标价仅500万文钱。唐朝开元通宝跟现在人民币的比值,安史之乱前大约是1∶1,安史之乱后是10∶1左右。

唐朝人住房子都得按照等级来。平民百姓,买了房子自己住进来,那就叫逾制,要被抓起来的,轻则打屁股流放,重则说你谋反,杀头都有可能。

18、高官重臣的后人,如果家道败落,住不起大宅了,卖又卖不出去,往往干脆就捐给宗教信徒,改建成佛寺、道观、尼庵(这些宗教建筑一般不存在逾制问题)。

19、中等房屋

首先是地段和面积。中等房屋大多集中在长安城中间的那些里坊,总的趋势是:价格差不多的房子,越往南,面积越大;越往北,面积越小。要取个平均面积的话,稍微像样点儿的设施齐全的宅子,怎么也要占个10亩地吧。我们现在参观的宰相大宅可是占地近百亩。

这种用来出租出售的房子,为了避免逾制的麻烦,大门往往不开在宅院正中间,而是开在东南角“巽”(八卦之一,代表风)位上,这也是有讲究的。

没有外墙和外门,只有一圈宅墙,白色或者土黄色。正门也很朴素,一般就是乌头门了。进门以后,就是外宅的院子,院里有正堂,也是建在台基上的独栋屋子。

隔一道墙和门就进内院,内堂兼作主人的卧室,内院里有些假山花木,也兼作花园了。就这么前后两进院子。

下人住在靠墙的耳房里,马圈和仓库则沿着宅墙外另搭一个院子,在宅墙上掏个门出入。如果那个院里还养着猪,就挨着猪圈建厕所,结构跟近代农村还普遍使用的“连茅厕”[连茅厕,农村常见的一种厕所,建在院子里,与猪圈连在一起,人的粪便直接落入猪圈作为猪食。]一模一样。

至于价格嘛,视情况从几万钱到十几万钱不等。租金?也要视情况而定,每月1贯钱应该算是比较贵的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朝穿越指南》第三章:入乡随俗,基本生活常识要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