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日记】50:送别诗三首

2019年4月15日,星期一,晴

用两节课学完了《古诗三首》。

第三次应用“读后谈”思路教学,也就是谈发现。

这一次同学们大有进步,很快就把三首诗的相同点找出来了:

都是送别诗,作者都是唐朝诗人,都写了景色。

此时我突然问,三首诗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思考时间长些了。然后,有同学模糊意识到:前两首是七字一句,四句一首;后一首五字一句,共八句。其实就是绝句和律诗的区别。

还有什么不同?

经过提示,大家知道了前两首配有插图,后一首没有图。

充分证明:如果你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的世界真的会缺少美。

有同学引用了我上周提起的“房间里的大象”来说明刚才找不到的状态,活学活用,不错!

第一节课余下的时间,我们集中学习了《送元二使安西》,重点体会作者怎样表达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首先结合注释,逐句读懂诗句,形成初步的画面。

接着分清了层次,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叙事、抒情。写景也是为了抒情。

最后通过讲解,引入“意象”帮助理解。特别提醒大家注意“柳”谐音“留”,出现该字就可判定表达了依依不舍的留念之情。我举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为例。

“更尽一杯酒”表明已经喝了一杯又一杯,由此可以想象送别从昨天就开始了,酒可能喝了一整晚。此时,实际已经进入指导改写古诗为现代文环节。

下午第二节,用同样的方法学了《送孟浩然》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我们练习了“标题扩句法”概括主要内容。三首诗都可以把诗人和标题直接联合概括主要内容。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四句,实际就是低年级学过的古诗《草》,写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但放回全诗,则不仅仅是写景状物,而是暗示友谊和送别。比如由“一岁一枯荣”,可以联想到朋友们迎来送往,互相安慰。

托管时,我播放了《烟花三月》MV,帮助大家领会意境,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电脑上版本不够经典,不如我课前在手机上的版本贴近原作,遗憾。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日记】50:送别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