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封闭在家,和儿子玩了几次财富流沙盘游戏,感觉和最近的经历挺相似的。
财富流沙盘是人生模拟游戏,让我们有机会体验从20岁到60岁的人生经历。
游戏中有4种收入途径:副业,金融、企业和房产。
副业,用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或者人脉,服务客户,获取报酬。
金融,用购买股票的方式,让自己的收入倍增。
企业,投资其他人,用他们的时间和技能为自己赚钱。
房产,购买固定资产等物业,收取租金。
当你的被动收入(企业和房产)大于主动收入(副业)时,你就进入了“顺流层”,可以躺着赚钱;反着,你就进入了“逆流层“,一天不工作,日子就会变得难过。
实现财富自由的唯一途径就是:增加被动收入,否则,就要每天辛苦工作,一旦出现诸如老人生病、裁员等事情,你就陷入了人生低谷。
我的太太孔蓓是2020年进入知识付费行业的,我是去年进入这个行业的,那个时候,就我们两个人和一个助理,利用自己过去20多年的经验积累,帮助很多人打造个人品牌,真真切切看到他们的收入得到提升。
虽然没有具体的业绩指标,每个月业务增长迅速;反正是疫情,也没有自己的办公室,索性就在家办公;自己写的文章,社群组的分享,朋友圈发的文案,经常得到客户和学员的好评,变现也非常好。
我和太太都是非常简单的人,那段日子,也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每天都享受当下的每一刻,因为我们做的正是我们所热爱的:写作、培训和带学员,我们也顺利地赚到了第一桶金。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业绩越来越好,我们的烦恼也来了。
我们的名气越来越大,粉丝数量也迅速增加,我和太太感觉时间越来越不够用,即使把睡眠时间压缩到了6个小时,每天还是有做不完的事情。
关键是,营收增加了,我们到手的钱却没有按照比例增加。
我和太太不禁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后来我们终于想明白了,虽然公司规模大了,但本质我们还是用自己的时间来换取收入,还是主动收入。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高效,更不可能24小时都工作。如果哪一天,我和孔蓓不想干了,想躺平了,收入也就没有了。
貌似我们在创业,实际我们做的还是副业:用自己的时间换取收入。
于是我和孔蓓对于商业模式进行了调整,扩大了团队,对于客户的服务一部分由团队成员进行,一部分由我们进行,我们还是专注于内容的创作和输出。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和孔蓓不再像以前那样忙碌了,也更加快乐了,团队成员也得到了成长,收入也没有减少。
直到这时,我们才领悟到,“赚钱有节制”,指的不是有钱不赚,而是把精力放在可以持续赚钱的事情上。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创业就应该是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情。
至少在CBD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室,最好在高层,风景好,有几个正儿八经的员工,茶室是必须的,可以和客户进行深入交流,有正规的管理制度,否则就会感觉自己出来创业太亏了。
其实,创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个体户”模式,一种是“公司”模式。
个体户模式,因为自己有知识、技能、经验、或者人脉,带着3-5个人,就开干了。公司不分老板和员工。,考核指标每3个月更换一次,甚至没有自己的固定办公桌,一切以“活下去”为目标,什么赚钱干什么。
公司模式,是先找到启动资金,或者是自己的积蓄,或者是融资。从一开始就有公司的营收目标,老板根据目标分配工作给员工,绩效指标都非常清楚,员工干多少活,拿多少钱,用团队的力量“分工”实现业绩。
创业初期,我们一定是个体户模式,老板就是员工,所有脏活累活都要亲自下手,一切目的是为了“活下去”。
收入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自己的支出,像滚雪球一样,慢慢积累。经济好的时候,雪球就滚地快一些,大一些;经济不好的时候,雪球就滚地慢一些,甚至停止。反正没有什么成本,大不了自己不吃不喝就好了,靠着自己的日积月累,雪球总是有的,就是大小和快慢的问题。
这种滚雪球的方式,其实是有上限的,雪球滚到一定规模,就滚不动了。我和孔蓓遇到的情况就是这种情况,本质我们初期还是做副业,只有公司模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公司模式就是团队运作,很多事情不是老板自己做,而是发挥员工的技能。公司的业绩不是取决于公司最优秀员工的业绩,而是团队平均员工的业绩。
也就是说公司做事情的人,不是老板自己,而是整个团队。
公司模式才是被动收入,只不过,我们投资的不是企业,而是我们的员工。
公司模式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创业者自己的心态:
团队干,肯定不如自己干的效果好,要不要牺牲客户的服务质量?
团队成员会不会像自己一样尽心尽力?
能干,但不听话的员工怎么办?
等等问题……
当你把工作时间投资在自己身上,你就是“个体户”,干的是副业,赚取的是主动收入,总有干不动的那一天。
把工作时间投资在员工身上,你就是“公司”思维,赚取的是被动收入,才有可能进入顺流人生。
只有持续的收益,才能让我们过上财富自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