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我做?

周六的早上依旧是忙碌的,从八点多出门上班,一直忙到两点多回家,中间几乎不停歇。回到家还得忙着做午饭,喂饱独自蹲家里的嗷嗷待哺的姑娘。吃完饭,实在没有力气动弹,就吩咐姑娘做饭后清洗工作。

姑娘照例反抗:“为什么是我啊?!”

“因为我不想动了。”

姑娘照例抬杠:“我也好累啊,早上看了一本书!”

“哦,挺辛苦哈,不过碗还是得洗。”

姑娘照例撅嘴,却仍是系上围裙去收拾了,边收拾还一边跟我聊天。对此,我很开心。

不知从何时起,我总会指使姑娘干活。可能是因为偶然一次指派工作,她理直气壮地问“为什么是我?我不干。”这话让我诧异,也引起了我的警惕。回想自己小时候,怎么敢如此抗议,也从未想到过如此抗议。那么,姑娘为何会有如此想法?难道为家里、为父母做点事不是应该的吗?

我开始反思,总听人说现在的孩子如何如何,我并未放到心上,觉得自家的孩子还是挺不错的。但现在我也意识到出问题了。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家里的事,因为她小,就几乎从不考虑。时间一长,孩子的意识里就固定成,我做好自己的就可以了,别的事与己无关,那是大人的事。

与勤劳相比,懒惰似乎才是人的本性,偷懒也是我们最下意识做的事。而勤劳这一品质的形成则要么是为环境所迫,要么通过受影响而对自己进行的主动行为改变。这种影响可能来自环境,可能来自书本,也可能来自别的。

犹记得小时候,我的外号是“烧火丫头”,为何呢?那会儿学校离家远,我和哥哥需要早早吃饭出发去学校。爸妈就让我们自己做饭,大我两岁的哥哥是坚决不会让我睡觉,而他独自做饭的。于是,我就负责烧火,他负责做饭。与做饭相比,烧火就很清闲了。最初是因为我小,所以只能烧火,后来我却是因为偷懒而主动选择了烧火。于是就有了“烧火丫头”的这个混名。几年下来,哥哥做得一手好饭,而我则成了烧火行家,在做饭上是一窍不通。我想,但凡有所依靠,很少有人会刻苦自励的。

再说到我家孩子,两三岁时,让她收捡自己乱扔的玩具,她要么不听,实在被逼得不行了,就拉着家里大人的手,走到玩具跟前,拉着大人的手去捡,自己不动手。我以为这是我家孩子懒出天际了,和朋友们一聊天,才发现很多孩子都是如此。看来,人之初,性本懒!

意识到孩子的问题以后,我就总让她干一些活,过程当然不是很愉快,但结果还算是差强人意。姑娘从最开始的十分抗拒,需要我们以“揍”威胁,到现在只是一开始面有不豫,心有不快,但行动上还是会很快地实行,且“为什么”逐渐不提了,并且事情做到后来就已经能主动笑着跟我交流家务里的一些事了。这是一个好的转变。

没有人会高兴地干活,孩子如此,成人也如此。但无论我们是否高兴,该干的活还得干,且得把它干好。我们要有“必须干”的意识和“干得好”的能力。这些来自哪里?来自可能并不甘愿做的那一点一点的劳动里。

坐在一旁,看着孩子干活,还要不断挑刺的自己很有后妈的既视感。即便如此,为了让劳动,尤其是看似为别人而做的劳动成为她的习惯,这后妈也可以继续当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要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