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创业公司

韩哥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何为创业公司:

“创业公司的核心在于“创业”二字,富有挑战性,会探索新的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以期望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这类公司是创始人下的一场赌局,风险较大,死亡率颇高。对于员工层面,要格外慎重,因为即便你努力,公司垮掉后,需要重新上路。

其次,公司发展到哪个阶段就告别“创业”二字了呢?

抛除“创业”标签与公司的成立年头、员工数量关系不大,主要的标准,在于是否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是否实现收支平衡可以自盈利的能力。在移动互联网的世界里,热捧的T(今日头条)M(美团大众)D(滴滴出行)早已告别创业公司时代了,哪怕收支未平衡,他们在各自领域已经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并且有抵御竞争风险的巨大资金池。”

即创业公司的核心标签就是:是否找到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并赚钱。

所以从那几个层面去衡量一个创业公司的优劣呢?自己在一家创业公司呆了三年了,也有一些感触:

赛道(行业+方向)+商业模式+客户增长+团队质量 ,是我现在比较看重的四个层面,每一个层面都要细致的考量

1、赛道即所属的行业和方向

行业大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选择相对朝阳的行业,成功的概率会很大。判定一个行业是否朝阳,得看这个行业现在及未来给大众的美好生活是否带来更多有利的改变。总感觉一个朝阳行业是一定会把变革渗透到生活里的行业。例如九几年兴起的互联网行业,后来的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芯片、物联网、智能手机等。每一个行业的兴起都引起了人们美好生活的潜移默化的变化。方向是比行业要更为细致,或者更偏技术一点儿的细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更偏方向一些,是一些基础的变革技术,不是一个具象的行业。方向和从业者更息息相关,因为方向更像会加在从业者身上的标签,且方向可能会变革某些传统行业,从而变得朝阳化。

这个判定标准其实后面隐含的是会有多少人或者多少企业肯为这个变革付费买单,可能付费买单不是直接的,这决定了这个赛道将来是否宽广和持久

2、商业模式

即该公司靠什么从客户或者用户那里赚到钱。赚到钱即收取的费用除去研发运营等成本支出剩下的钱。ToB软件服务行业的商业模式很简单,现在也没看到新的商业模式出来。

软件license收费、软件SaaS调用服务收费、定制解决方案收费,软件+定制解决方案收费,外加培训和咨询费用,基本就涵盖了所有的商业模式。

应该还有一种是同甲方一同收取最终客户的费用,占比分成,这种模式一般算是ToBToC联合运营行列了。

ToC这边一种是获取足够多的流量之后,从流量的附加值收费(广告、生态合作等),一种从用户那里直接获取费用,如游戏充值,教育培训付费等。

3、客户增长

客户或者用户增长,无论toB还是toC都是巨大的存活根基,有了好的商业模式,没有3,也都是空中楼阁

4、团队质量

创业团队的素质,会决定一个创业公司能够熬多久把盈利给熬出来。看了腾讯传和周鸿祎的颠覆者之后,觉得彼时的QQ和360团队质量非常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构创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