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五百余年的诸侯割据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大一统王朝。此后,历代王朝统治,皆以此为基础,被后世称为“百代都行秦政法”。曾经,更是兵锋所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但是,又为何仅存14年,历二世而亡?
罪魁一:“李代桃僵”,赵李合污,亲信忤逆,成为亡国的源头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巡游期间,行至平原津,突然身患重病,遂给公子扶苏写下一份遗诏,大意就是令扶苏即刻赶往咸阳继任,并为其置办丧事。
但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中东府令兼掌印玺事务的赵高,却阳奉阴违,并没有执行秦始皇的命令,竟然将诏书私自藏匿。直到9个月后的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丙寅日,秦始皇于沙丘平台病故,也未将诏书送出。
接着,赵高又伙同丞相李期密不发丧,并销毁了秦始皇写给公子扶苏的遗诏。同时,两人对外宣称,始皇帝在沙丘遗诏丞相李斯,立皇子胡亥为太子。
之后,于当年九月,将始皇帝葬于郦山(临潼县)。当时,由于始皇帝死时,正好处于盛夏,又无冰冻设施,停尸两个月之久,全身已开始腐烂发臭。为了掩盖尸体的腥臭之味,赵高和李斯遣人在始皇帝的灵车中放入了一石鲍鱼。
最终,在赵高和李斯的操作下,将一个昏庸无能的胡亥推上了历史皇权的政治舞台。
观点:人们常说的“灯下黑”,就是始皇帝身边的亲信赵高与李斯。若非如此,大秦帝国也许会迎来一场全新的希望与发展机遇。而这个希望和机遇,就是刚毅勇武、远见卓识的公子扶苏。所以,多数时候,真正治你于死地的,不是你的仇家,反而是你身边最亲近或最信任的人。
罪魁二:“指鹿为马”,二世昏庸,大权旁落,成为亡国的核心
“指鹿为马”的典故,鲜有人不知吧。胡亥做为一个刚刚经历秦始皇统一全国的皇家之弟,又怎么可能不认识马呢。但是,当赵高指着一头鹿说是马时,胡亥竟然还要询问满朝文武的意见。由此一斑,便可见胡亥有多么的昏庸无能。
但是,最令人不耻的却是,残忍迫害所有的兄弟姐妹。
胡亥继位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逼迫兄长扶苏自刎(相互争权,勉强可以理解)。接着,又先后处死十八个兄弟、碾死姐妹十余人,刑场惨不忍睹,观者落泪。另有将闾等兄弟,平时谨慎甚微,也被逼自尽。死的最体面的就是明智的公子高,选择为父殉葬,以全家人性命。至此,胡亥的兄弟姐妹基本死绝。
这样的人,不仅是昏庸,简直就是泯灭人性,又怎么能长久呢。
之后,又听信赵高、李斯之言,将蒙恬、蒙毅、冯去疾、冯劫等国之重臣,尽皆逼迫自尽。至此,朝廷栋梁皆丧,朝中大权尽数落入赵高与李斯二人之手,暗插亲信,遍置党羽。
但是,就算这样,赵高还是欲壑难填,最终赵高又害死了李斯,独揽朝中大权。
期间,秦二世在赵高的诱导下,一心享乐,穷奢极欲,强赋税、重徭役,全国纷纷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贫困状况,以致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俗话说“狗急了,还跳墙呢。”更何况是人。当百姓已经被逼到了悬崖的边沿,能不反抗求生吗?
后来,因为秦二世的昏庸无能,就在秦二世元年秋,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同时,原六国的贵族们也相继开始发动复国运动,不断反抗朝廷的统治,且朝廷军队连连败退。
当秦二世看清眼前形势后,幡然醒悟,遣使者对赵高进行谴责。然而,赵高也深恐秦二世加害,遂来了个先下手为强,遣女婿阎乐率领士兵冲进宫中,逼迫二世自杀。至此,秦朝灭亡。
虽然,后来赵高又立秦子婴为秦王,但秦朝实际上已经终结,结果赵高反被子婴所诛。
观点:虽然秦始皇为一代雄主,曾统一六国,何等英武,但是却将小人当亲信,信任重用,留守身畔。谁知,却给自已创下的霸业,埋下了一颗炸弹,最终炸毁了自己一生的辉煌。但是,后世的刘备,虽然仅有三分霸业,但是临终托孤,却是所托其。结果,诸葛亮为了刘备创下的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样是临终托孤,结果却是天差地别。
罪魁三:“法替政管”,法苛政暴,民心尽失,成为亡国的根本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便极其严苛,即:一人死罪诛其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正所谓:乱世,当用重典。但是,当初由于秦地辖区,民风彪悍,百姓私斗不绝,盗抢烧杀屡禁不止。为此,商鞅强化法制建设,规范辖区百姓的生产生活秩序,从而更有利于国家的管理与发展。
同时,商鞅变法以来,军队的战斗力节节攀升,从而缔造了一个强大的大秦帝国。
但是,六国统一后,秦朝政治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依旧沿用当初的法治体系,来管理国家。不正是,制度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吗?
公元前209年秋,朝廷征发闾左贫民陈胜、吴广等900余人,前往渔阳戍边。然而,途经蕲县大泽乡时,突遇大雨,道理不通(不可抗因素),因而阻断了行程,已然无法如期抵达目的地。但是,依据秦律规定,过期当斩。就算逃了,抓到还是死罪,并且还会连累家人。
这是否就是现代管理上常讲的:只要结果,不讲过程。
面对此情此景,陈胜、吴广等人,已知犯下死罪,更何况活着也并不好受,何不来一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或许还有一线生机。随之,中国历史的第一场农民起义暴发。
由此可见,秦朝的政治管理制度,相对于发展是多么的滞后。
观点:与时惧进,不仅适用现代,也更加适用任何时候。正所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当秦朝迎来大一统时代,曾经以打天下为核心的国策,已经悄然向以治理天下为核心转变。而秦朝所用的法制,则更加适宜于战时乱世。但是,大一统后,国家已由乱而入治,岂能再用治乱之道,来治理治安之国。
也正如韩非子所言:“世变则事变,事变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事宜则有功。”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发展,都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惧进,切莫再步秦国起于法、强于法,而亡于法的后辙。
资料来源:《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秦记》、《资治通鉴》等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