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世界

最近在学习王阳明心学,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学习《传习录》。学习以后才发现,心学不像我想象中那么简单。如果说之前我对心学的理解仅仅是“知行合一”和“致良知”,那么《传习录》下卷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话让我明白,《传习录》是教导学生如何才能做到“致良知”的答疑过程。


《传习录》乍看之下很复杂,但是听老师一句句讲,其实王阳明不仅在答疑,而且循循善诱,教普通人如何才能向善,如何消除私欲。虽然有些句子无法理解,但是至少能理解怎样无限去接近“至善”。

王阳明悟道之后一直致力于传播心学理念,四处讲道,学生把王阳明的解答编成《传习录》。我想,王阳明之所以到处讲学,也是希望更多人领会“至善”,甚至能达到至善境界。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能领会心学并实践,那么这个世界将没有战争,没有犯罪,人人无私,甚至连作恶的心思也没有。

在王阳明眼中,整个世界的人都是圣人,是否人间在他眼里即是天堂?虽然如此,但是王阳明传道讲学,真的能让大众接受他的心学理念,大众会因此努力靠近“至善”状态吗?

记得几年前有一阵子我一直听罗大伦博士讲《道德经》。听的那段时间感觉自己摆脱了低迷,做什么事都想到“无我利他”,因此那段时间整个人很开朗,好像阳光照进了生活。但是仅仅持续了短短几个月,在世俗的纷扰中,还没到半年,我就把听过的教诲抛到了九霄云外,又回到了以往“看什么都不顺眼”的状态。

无论是《道德经》还是《传习录》,听众大致分为几种,第一种是不以为意,觉得这些理论没有必要实践,打从心底排斥;第二种是像我这样能接受的学生,听的时候也感觉很受启发,但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回到了老样子;第三种能完全接受这些教诲,并持之以恒进行实践。

从我的自身经历来反思,讲学只是开头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身体力行让第一种学生先可以接受理论,让他们成为第二种,再让第二种学生不断修炼,成为第三种。也可以说,讲学只是传道过程中很小的一部分,最主要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同时希望有所想改变,此时才能接受相关的理论。同时,学生身处的环境是否利于修行也很重要,有必要的话,最好需要有人协助,让修炼得以持续。

学了十几节课,总算理解为什么王阳明创立的理论叫做“心学”。没有学习前,听起来很玄,但学习以后发现心学可以说是一种实用主义理论,通过对起心动念的观察,领悟人们产生善念和恶念的源头在哪里,心学的理论体系亦有大量内容与佛学相通。不仅如此,王阳明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是一味对某种“理想状态”提出愿景,而是贴近普通人的心理变化,人都有私欲,《传习录》从这个角度展开来,对学生谆谆教导,更易让人接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至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