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井印痕之抱拙(No.605)

印面用2500目砂紙輕磨

第605枚。

石材:壽山石,蘭花淺雕。

印面大小:0.8×1.8cm。

釋文:抱拙。

第一,説抱。

袌(抱),褱也。(《說文解字》)

袌,懷抱。袌字現在寫作抱。

幾句詩文: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貿絲”衹是個幌子。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寓居成都的老杜意外地感到了生活的平靜。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有好長一段時間我把這一句中“抱琴來”記成了“抱酒來”。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琵琶是多好的道具啊,多少情絲都在其中。

第二,説拙。

拙,不巧也。从手,出聲。(《說文解字》)

《段注》:不巧,不能為技巧也。

“出聲”,“出”的古音當與“拙”音相近,古音中“zh”和“ch”相近,現代漢語中“zh”不送氣,“ch”送氣。

與巧相對,我們的文化裡有偏愛自然質樸的“基因”,所以有“守拙”“抱拙”“養拙”這樣的褒義詞。

最有名的詩句大概是“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第三,刻印。

十多歲時,初學刻印,得一本《篆刻五十講》(吳頤人著)便翻著學刻,彼時年少,見識淺陋,專挑好玩易刻者(多為白文)為之,並未按作者教程循序漸進,故根基不牢,慚愧。高二及大學後,癡迷足球,場上揮灑汗水,場下書法篆刻便撂下,偶有為之,亦屬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附庸風雅。

四十後重拾,多刻朱文,竊以為朱文於練刀極有益,而白文則多練構圖及虛實,一千枚後當多刻白文以補之。

此印篆字字形來自王福庵篆字,王福庵原印為朱文,余改為細白文,似也有意趣。

小章一枚,適合硬筆書法作品或者蠅頭小楷作品又或者小扇面作閒章之用。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放大看得更清楚

你可能感兴趣的:(半井印痕之抱拙(No.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