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读后记录

这本书主要是想告诉我们,如何将我们的想法和发现,高效地转化为令人信服的书面作品,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起一个卡片盒笔记宝库。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利用这个笔记宝库让自己的写作变得更容易、更有趣,还可以用来长期学习,产生新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我们每天都可以用写作的方式来推进我们的项目。

书中讲的更多的是卡片盒的价值,以及如何通过卡片盒来写作,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何如来做这个卡片盒系统,和我起初决定读它的目标不一样。如果能先了解卡片盒的操作方法后,再来读这本书,效果或感触会更深一点,但它依旧是值得阅读的。

其中,比较不错的几个点,记录下来,互相学习。

我们大部分人阅读的方法,往往就是一边读,一边拿笔在我们认为重要的语句下面划线,有想法的就在文字旁边的空白处写下来,以便下次有重点的阅读。

但事实上,很多书我们并不一定会去二次阅读,甚至在我们将书本合上后,我们可能就淡忘了我们所做的记录,而以后的某个时间点,想起来似乎在哪里读到过相关的内容,想要返回去翻找,往往花不少时间,甚至还找不到。

所以,建立一个笔记库,以便将来必要时快速找到对应的内容,真的相当的有吸引力。

正如作者所说:关于写作,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一个不受干扰而可以专心思考的大脑和一个可靠的笔记系统,其他都是多余的。

当然,我们中的大部分也是会去做笔记的,比如文本的摘抄,我们对于摘抄内容的想法等,这方式,效果有限,如果我们不再去翻看它,它的作用其实和书本上划线的,区别不大。

书本的作者建议:

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重写,能够自动地训练人们把注意力转移到文本的框架、模式和类别中来,或者是转移到文本的条件或假设上面,注意到这些以后,你的表述就会变得与之前不同。有效的方法是在阅读过程中时刻谨记以下问题:当文章中提出某个主张时,作者想要说明的是什么,想要排除的又是什么?比如有人提到了“人权”,他要对比的是什么?是“没有人权”?还是“义务”?是一种文化的对比?还是与历史上的那些没有人权概念却依然能和平相处的人们对比?对于这个问题,往往难以从文本中找到直接或明确的答案,只能依靠读者自己的理解。

简单的理解就是,我们要通过刻意练习,将我们所读的内容,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重写,这是最直接的检验我们是否真的读懂的方法,另外,用自己的语言重写,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了解文章作者所写的内容的框架和方法等。我们不仅可以学到文本中文字的内容,也可以学习到写作的方法。

另外,我们似乎对重复阅读有一定的误解,作者说:重复阅读或复习并不会让我们找出还没有学会的东西,虽然它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

这就类似于曝光效应,当一件事情重复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大脑会偏向于相信它的真实性,但事实如何,只有当我们用自己语言来表述的时候,才会意识到,我们可能并没有理解其中的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要选择一个外在系统的原因,在使用它的过程中,我们会迫使自己进行刻意练习,尽可能使自己面对不理解或尚未学会的信息。

最后,还是那句话,任何的方法是否有效,前提都是“使用它”,并坚持一段时间。千万不要在试了那么一下或者那么两三下后,就感慨,这太难了,这根本没什么用,还这么麻烦,算了吧。没有哪个方法是可以轻易习得的,投入和产出总是成正比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读后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