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来份豆角烧肉,不要肉

01

我是在北方上的大学,家在800毫米等降水线旁边的某一城市。这里为什么不说是秦岭—淮河一线呢,记得以前地理老师开玩笑提过一句,说800毫米等降水线,有些同学不知道,显得你读书多。



南方人说我们是北方,北方人说我们是南方。我们既吃米饭、还没有暖气,但是年年冬天还下雪!



刚来到河北上学的时候,有朋友知道后说,你怎么跑那大西北去了!我说,怎么成了大西北了,河北簇拥着首都,工业发达,每一座城市都有着悠久历史,古色古韵,充满了味道。



来了之后发现,真的如我所想,“充满了味道”,霾的味道。






舍友多是河北本地的,尤爱面食。我以前也挺爱吃面食的,来了学校以后和舍友们天天吃,天天吃,天天吃……终于,吃到最后,戒了。所以,对于这个地方。怨了四年,爱了四年,吐槽了四年,末了,却要珍藏在心底,要怀念一辈子。






02


今天,就来说说关于饭的故事。



上大学那会儿,学校北门那有家盖饭,挺贵的,10-12块钱一份不等。我们哥几个却经常会去那吃,不是因为有钱,而是因为,其他几家盖饭更贵!



经营那家小餐馆的有两个人,年龄都约莫在四五十岁的样子。老板娘是四川人,很厉害,四川话和普通话可以无缝转化。我们第一次去吃饭的时候,餐馆里没什么人,老板娘正操着南方口音和一位中年男人谈笑。



瞥见我们来了,立马转头,“吃啥,几位?”



“看看,都有啥。”



…………






饭端上之后,小餐馆里还是没什么人。老板娘就过来与我们闲扯,“学生是嘛,以前常来这吃吧。”我刚想说,第一次来这。我那位舍友赶紧接过话茬,“对对,我们常来,来过好多次了,就喜欢吃这儿的饭。”



我笑了笑,老板娘送了三瓶水,“觉着好吃,以后多给介绍点同学过来啊!”



“一定一定!”



吃完饭出来之后,舍友笑称,这老板娘“会做生意”。



自那以后,老板娘就和我们相熟,路上遇见也会笑笑打声招呼,“吃了没。”“今天不上课吗?”



“吃过了。”“今天没课。”






其实,在外地上学或者工作的朋友,应该都有此体会。能和几位当地的店家老板,街头的大爷大妈相熟,路上遇见打句招呼。会觉得很有归属感,就像这是“我的地方”感觉一样,心里很暖。



在路上,和同学出去遇见保洁大娘,她问你一句“吃了没”,会觉得“很有面子”。因为他们代表了这座城市的本土气息,在我心里,与他们相熟,即是与这座城市相熟。






03


还是继续说那家餐馆的事情。



我们对餐馆里那位中年男子的印象不深,似乎一直都在餐馆厨房里忙着做饭,很少说话。据我们“察言观色”,应该是老板娘的老公,也就是老板。






有一次,下午四点,那天我的饭点来的比较早,饿了。我问舍友你们饿不饿,要不要一起出去吃个饭。舍友腆着那张“可爱无邪”的脸说,“我下午两点刚吃过,你猜我现在饿不饿?”



猜个鬼啊,不吃拉倒!



下午四点,真是个尴尬的饭点,学校食堂都没开。无奈,我一个人跑去北门的那家小餐馆。



“哎,来啦,吃啥?”老板娘正坐着择菜,抬头眯着眼笑问,虽常年处于油腻的厨房,但却并没有油腻的感觉。反而让我觉得有点像我妈问我,“儿子,今晚想吃啥?”



“来份豆角烧肉吧,不要肉。”



“烧豆角是吧?”老板娘还是笑着,转头对老板说,说了什么我听不懂,但是感觉画面很温暖,应该就是意思,你去做吧,烧豆角。老板转身对我说一句,我也是没听懂。



老板娘赶忙“翻译”道,“加辣椒不?”



“不加。”



“好嘞!”



女人在一边择菜,一边用手机放着电视剧,男人在厨房,我在里面坐着玩手机。






04


突然就那一瞬,我看到了我家。母亲一边盯着手机里播着的100多集的家庭伦理剧,一边包着粽子,说给我上学捎着。



包着包着忽然转身问我一句,“你吃带蜜枣的还是不带的。”



“什么都不加,白米粽子就好。”


“就你跟别人不一样,都爱吃包蜜枣的,就你不一样!”母亲似乎在嗔怪你,又似乎是想把她认为的所有好东西都塞给你。


父亲这时会在一旁数落母亲说,“你看你忙的,包个粽子还不耽误看电视。


不知怎么就想到这些,再看看眼前的老板娘,很普通,老板,同样普通。盯着这对和我父母一般大的年纪的夫妻,眼睛附近却好像突然涌动出一股热流。心,暖暖的,眼睛,暖暖的。



有的时候,我恍惚间是在他乡看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就仿佛是自己的家。



有米饭,有烟火气,就是家。



但,这不是我家,因为,吃完饭要付钱。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板,来份豆角烧肉,不要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