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妈妈

图片发自App

(1)
网上看到一个亲子教育的段子,很有意思.
说他女儿养的小乌龟死了,女儿哭的很厉害,连饭都吃不下了。
于是,他们按照心理学家的建议,带着孩子,给小乌龟准备了一个精致的小盒子做为棺材,在一棵大树底下挖了一个坑,把乌龟埋在下面,做了一个小小的坟。
最后,他们在坟上种上一株花,大家一起围着祈祷,小乌龟最后会化为蝴蝶飞向天空。
这是所谓的「仪式感」,理论上,可以让孩子接受生命的死亡,并在心理上完成「告别」。
令人意外的是,完成整个「仪式」之后,孩子非常开心。
她对父母说,让我们再杀掉一只小乌龟吧。
估计这对父母要哭晕在厕所,说好的告别呢? 说好的心理健康呢?

(2)
段子之所以成为段子,而不是鸡汤,主要原因是标准化的操作,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我们想当个好父母,把心肝宝贝的方方面面,生理外加心理都照顾的到位体贴,可现实的状况却是:你总会被她分分钟打败,永远不是她的对手. 河东狮吼过后,你又会觉得她还是个孩子啊!于是,自责,愧疚,内疚,检讨的还是你,她依然是你的心肝宝贝儿,你依然是她的女佣。

然而,我们却忘了对“好父母”下个定义,心理学权威曾奇峰曾说过,好父母就是60分的父母,如果你想做100分的父母,那孩子肯定就要精神分裂了. 对我这种病入膏肓的“完美妈妈”来说,这话真是一种解脱.

朋友圈里看到一段话:生娃前各种玩疯,生娃后各种被虐,从满月盼到幼儿园,又从小学盼到初中,总之,没有了尽头. 总想给她最好的,结果变成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如果有天你听到说60分妈妈已经足够,你是否会停下那颗想证明自己爱孩子的心,仔细想想“孩子需要的什么?”

段子里的孩子,对死去的乌龟,那是一种失去的难过,可父母没有能力体会到,以为安排告别的仪式便完成了这种“难过”的情绪,而在告别仪式中孩子体验到了另外一种“新奇,新鲜,好玩”。

这说明什么问题,唯一能说明的是:事情总是不会按照我们既定的方向走,失控在所难免,所以,不管“完美妈妈”再怎么改进,再怎么努力,总会遇到“脱轨”的时候,而我们要有接受这种“脱轨”的能力,我们要承认自己的努力,也接受那个跟预期不一样的结果.

除了60分妈妈,曾老师还有句话,说不管父母怎么做,孩子都会对父母有责怪,“好的父母”就是要有承受孩子攻击的能力。也许接受了“不完美”,我们才能“完美”.

生活就像装满了七彩的糖果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你会拿到什么颜色. 一起期待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60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