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讲《弟子规》第四、五、六、七集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与《弟子规》的内容有相同之处。《弟子规》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身养性、尊老爱幼。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要从小处着手,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个人的形象,也就是维护集体的形象。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与单位同志团结友爱。

      要教育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作到孝敬父母,说话做事要小心仔细,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多和思想高尚的人在一起,在学习之余,要多读书,多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是做起来人们往往就忽视了其中的道理。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过度的强迫会使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要不得的。父母通过读书,会掌握正确的指导方法,耐心解决孩子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孩子们懂得生活的规则,培养孩子的传统美德。

      《弟子规》还让我们知道在平时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在独处时都要持恭敬的态度,恭敬才会成为一个人自然流露的品质。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真正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诸如此类的名言警句,但我却一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极其优美的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回想一下,骄傲自满的的确确给自己招来了许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总会有限,人无完人,人总有缺点,所以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提醒。一个人只有一双眼睛,一对耳朵,看到的和听到的范围是非常窄的,如果能虚怀若谷,就好像多了许多双眼睛和耳朵,看到的和听到的范围就扩得很大,那么就会走得更高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感。

      人这一生,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何度过每一天,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做事和生活才能使人生价值最大化?为国教子这个首要任务在心中掂量是多么重分量,他的意义深刻,我们即是担负着对后代人生重担前途,有担待着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们不只注重孩子知识培养,还要注重文化培养,我们父母只是在知识培养方面下苦功,没有真正的在文化层面即是精神食粮来培养孩子,我们要让孩子懂的仁、义、礼、智、信方面的问题,父母在言行上当榜样,引导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注重自己的言行,以实际行动教育和引导孩子。邻里相处时,以礼相待、和睦相处,从不闹矛盾;个人习惯上,举止文明、注重修养;家庭生活中,尊老爱幼,平和处事,营造了和谐的家庭氛围、生活氛围。

    中华文化是解决我们人生重大问题的文化,中华文化也是直指人心、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学问,遇到任何问题时,不要纠结在具体的事情上,最好的路径就是回到心上,在心上解决问题。“各相责天昏地暗,各自责天清地明。”停止抱怨,开始学习,知行合一,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境教不如心教。父母要成为孩子人生中的导师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心上用功,建设自己,为国教子,成就对方,成就家庭,成就家族。共读一本书,幸福一家人,温暖一座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断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不断地超越和成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通过明心净心,才能修身,从而齐家,进而报效祖国,最后才有机会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尽绵薄之力。倘若这份无怨能够呈现出来,将为多少人带去温暖和光明,利益多少人心,做出多少实质性贡献!真切地计算生命的大账。想要持久拥有这份美好品质,就要通过体证行为作用与反作用,领会到这个世界的真相——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怨恨他人就是伤害自己!深深地明白这一点,我们哪里还肯让抱怨的念头来裹挟自己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细讲《弟子规》第四、五、六、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