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

真的,辜鸿铭是一个天才。

这个学贯中西、精通九种语言、获得13个博士学位的超人,在我看来,其为东方文化摇旗呐喊所产生的震撼力,远远大于作为一个迂腐的封建主义卫道士的而对新文化的消极的抵触力。

尽管滕守尧在《文化的边缘》一书中几乎是彻篇的强调一种“对话”的精神,提出“文化边缘”这一概念象征一种包容,即平等的交流,不是极端的二元对立或一极压倒另一极。

然而,在辜鸿铭所处的那个几乎是要全盘否定东方文化的历史条件下,针对一种极端的思潮,或许只有用另外一种极端去予以抵制,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

可惜,孤军奋战的小老头面对波涛汹涌的新文化浪潮,无疑体现出一种以卵击石的无奈。可当我们开始反思“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造成的那种持续到现在的破坏力的时候,这位受到西方列强尊敬的儒士才确实体现出了其迂腐下的那份具有“真正的中国人”般的纯真。

不可否认,辜鸿铭所强调的那种“中国人的精神”,确实是令人向往和怀念的。在他看来,由于西方人“性恶”的理论,进而惧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在的强制力去进行约束。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去供养“闲人阶层”(如牧师、军警等)还不算,更是对人本身造成了强大的约束,这种约束进而促使人走向极端,延伸到国家机器上就形成军国主义——无疑,这也是对20世纪初的列强觊觎中国的一大主因。

但中国则不一样,中国有“好公民的宗教”,即道德感的自我约束,进而延伸到其最高义务,即忠诚的义务——无私、绝对的,自然也包括三纲五常等。因此中国人过的是一种“心灵的生活”。于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既具有成人的头脑,又有孩子的心灵。所以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

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辜鸿铭通过种种分析一再强调了上述论点。不可否认,其论证过程中不乏迂腐可笑强词夺理的成分,但也不乏其合理性。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民族自豪感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举证的东方精神之精髓也是深刻而有间地。从貌似自大的民族主义者的心中,还是能强烈的感受到那种不容否定的中华民族之光的。

当然,在中国人性解放意识抬头的时代,辜鸿铭的很多看法显然是迂腐、落后和守旧了,比如妇女观等,随之而来的还是很多可笑的辩解。然而,我们却无法忽视这位老人对东方文明的宣传所做的贡献。

他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语翻译到西方。曾为六国使节当翻译。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是应该被历史记下的。

如今的中国,尽管有一批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却在日益西化的大众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倒不如出现几个辜鸿铭式的人物,与左倾严重的冒进主义者针锋相对的抗衡一下,反倒是对当前某种极端态势的一种中和。

也正如《文化的边缘》一书的观点:双方要在一种对等均衡的条件下,才存在对话交融的可能。否则的话,要么东风压倒西风,要么西风压倒东风,无论什么结果,都是一种畸形的文化,随时有坍塌的可能。

因此,探索中国人的精神,没有也不应该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