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使命感

【原文】

9.5 子畏于匡[1],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2]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3]?”

【注释】

[1]子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时经过匡地。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和残杀。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像,因此,匡人误将孔子视为阳虎,而将他围困。[2]与:参与。[3]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译文】

孔子在匡地被围困,他说:“周文王死后,文明礼乐不就在我这里吗?上天如果要消灭这种文明礼乐,那我这个后死之人也就不会掌握这种文明礼乐了;上天如果不想灭除这种文明礼乐,匡地的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感悟】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本章描述的是孔子在匡地蒙难的事。孔子之所能够临危而不惧,就在于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因外出讲学、游说而被围困,这对孔子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当然,这次只是个误会而已。即便如此,他也一再强调了自己的使命,他觉得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并不是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人的尊严等同于天,这也表明他有着强烈的自信。

圣贤接受天命,比一般人更清楚更明白,于是天也是偷偷通过圣贤,来鼓励、启发和引导普通人,天对人的救援便获得了有效的途径。孔子要大家“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像孔子那样,拥有着强大的使命感,就会焕发出一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丈夫气概。无论身处顺境或者逆境,都要处变不惊,保持住自己的底色。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