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陪你吃唐诗-回乡偶书

唐 ·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偶书是随便写的诗,鬓毛衰只鬓毛减少,疏漏。鬓毛指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我很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到老才回,乡音没有改变,但两鬓的头发已经白了,小朋友见了我都不认识他们笑着询问客人从哪里来呀。


赏析

这首诗感情自然真挚,从自身和儿童两个视角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乡愁与淡淡的感伤,首句凝练的叙述了诗人离家之久,感情鬓毛衰表达出诗人离乡50余年,物是人非的淡淡惆怅,三四句笔锋呼转,以儿童天真的问询表现出了诗人无限的沧桑感,慨言有尽而意无穷。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背景

贺知章出生在659年,在天宝三载(744),86岁,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其实也就在这744年,他就去世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贺知章是盛唐前期的诗人,为人是旷达不羁,他历任礼部侍郎秘书件太子宾客等职,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还是一位书法家。


《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这一首可看作是另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仅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中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也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象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师陪你吃唐诗-回乡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