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的被后

风一丝也没有,夜静静的,打开那个小听筒,我听到一个女孩如泣如诉的、竹筒倒豆子般的的话语——她被家暴了,并且一次又一次,一直持续着。

她说她不知道那是不是家暴,但是却不停的经历着,那么这些家暴来自哪里呢?一说家暴,我们眼前就会出现梅婷出演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那些惨不忍睹的镜头。

一个正常人出门能不跟人说话吗?你处在一个人的世界里,难免会遇到三几个熟人,说话本来人正常,但却因此梅婷一次次的被丈夫家暴。

那残无人道的家暴场面,让人看了久久不能忘记,既让人记忆刻骨铭心,又让人心惊肉跳。

但是这个女孩说的家暴,却是来自父母的——一份爱的伤害。

这个伤害几乎存在于中国的大多数家庭,我也算其中之一吧。

原生家庭就是我们的来时路,我们的原生家庭父母所受的教育,是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这个教育传承了几千年,甚至更长。

像古代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道理在现代社会,已有被淘汰的迹象。

但这个女孩说的家暴,却是我们这一代好多人都经历过的,而且也同样被传承了下来,做为孩子就要听父母长辈的话,否则就可能被“修理”。轻则被说教,重则可能被拳脚相向。这个女孩说的就是这种所谓的家暴。

来自父母的家暴,大多都是打着爱幌子去责罚和辱骂孩子,但父母却毫不自知。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但孩子却无论如何也是接受不了的,于是就产生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家长暴跳如雷的训斥,鸡飞狗跳的家庭氛围。

谁不愿家庭和睦母慈子孝?谁不愿做个孩子尊敬和爱戴父母。但是这传统的教育方式,却我们这一代父母身上继续沿袭下来,也正是这个教育方式让我们吃尽了苦头!

孩子的叛逆大多来自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当。

记得有一个母亲是这样说的:“孩子这段时间总是不爱学习,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你说多了她就会给你怼,说的不到位又怕不起做用。

她说女儿快初中毕业了,以前学习挺好的,还是班里的课代表,也许是转学的原因,她突然之间就性情大变了。

你跟她说话她会不理会,说的紧了她还给你闹,甚至发现孩子还有轻生的倾向。

这个孩子的叛逆情绪说明什么?

也许在她的内心深处,正在波涛汹涌的思考着一件认为自己处理不了的、又不愿让家父母介入的事情,在困惑与无奈间她开始焦虑不安,甚至在内心里还可能夸大那个不是事实的问题,所以她变的更叛逆,像一只炸了毛的猫,让你无法靠近她,这样她觉得自己还比较安全吧。

这与我们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关,是我们对孩子的不理解和过于严格,让孩子对我们心怀戒心,所以关系也越来越远,最终孩子越来越叛逆,父母越来越焦虑。

中国式家庭教育,是父母是家庭的主权者,孩子的发言权受限制,没有自主权。一旦当孩子到了叛逆期,他们会变本加利的向你讨回。

所以,让孩子做真正的自己,别让他们成为父母心中的没有实现的那个“梦想工具”。让他们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问题或许就迎刃而解了。

在父母的世界里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你要听我的,敢顶嘴,我就修理你。”这是来自原生家庭的陋习,在他们心中这都是很正常的,并不是什么家暴。但对现在的孩子和教育方式来说,这就成了所谓的家暴了。

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我们都应该体谅对方,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教育的转者点。原谅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才能放下心中的那份重压。

理解是相互的,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暴”的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