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教有温度的数学——以《最小公倍数》为例

       众所周知,数学让很多学生乃至成人敬而远之,甚至望而生畏,而温暖的数学课堂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让课堂更舒适、更温暖。

       数学是抽象、严谨的科目,也是开发小学生学习潜能和促进他们思维成长的关键课程。学好数学是长期坚持的结果,如果我们忽视学生们的学习感受,那么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即将脱节,更无法教学相长。教“有温度”的小学数学迫在眉睫。教“有温度”的小学数学应基于儿童立场,以儿童为主体,用他们的眼睛去审视世界,设计符合他们现实需要的学习规划。下面笔者将从学生喜欢的课堂、学有动力的课堂、注重启发和关注本质的课堂四方面阐述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变成“有温度”的课堂。

一、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才有温度

       我们大家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最初是因为喜欢老师才去学习的,后来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儿童,孩子们开始喜欢数学科目,也能慢慢感受到数学的美。

       学生们喜欢的数学课堂才是优秀的课堂。我们站在孩子们面前的应该是一个年龄稍长的“大孩子”,让自己的身心适切学生的身心,贴近孩子的身边,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喜好,将数学本质、数学探究、数学问题解决巧妙地转化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情景、启发思考问题,带领学生与学生结成伙伴在“玩乐”中完成抽象的严谨的数学学习。例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课前呈现长工们要不到工钱,聪明的阿凡提睿智的解决了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提出的问题的场景,枯燥的数学问题迅速被生活化,孩子们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


、学有动力的课堂是有温度的课堂

       学生学有动力,课堂才有温度,可以通过有效的双边教与学的活动,收获启发心智的知识与能力,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本节课的教学把枯燥的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巧妙的变成了生活问题阿凡提的故事。故事的应用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长期以往,孩子不自觉地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主动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学习数学将会更有动力。

三、注重启发的课堂让课堂更温暖

       数学教育要想成为指引远航的生命之舟,走向聪颖彼岸的灯塔,就应该以其特有的温馨与温情,帮助他们收获心灵的惬意和灵魂的温暖。只有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儿童,他们才会对其所执教的科目表现出喜欢,慢慢才会感受到数学学科本身的美。

       鼓励学生联想、创新,除了已经掌握的枚举法和韦恩图,还可以用大数翻倍法和短除法,教学过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学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倍感温暖,感受到温暖的孩子更积极,更爱思考,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不爱数学都难。

四、关注本质的课堂温暖每位孩子的心田

       教学应着眼学生思维的发展,关注数学学科的本质,通过数学自身的魅力,将儿童引入一个神奇的智力世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无论是利用故事导入,还是练习中新颖的转尾巴游戏,都专注了教学的本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这节课的知识,更习得了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升华了学习的境界。

       将数学和儿童的基本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儿童才会感觉亲切,这样的数学才是可感可知的,这时的喜欢就是一种内在的对于学习本身的喜欢。基于儿童立场,教有温度的数学,我会一直在充满爱和温度的数学执教道路上,一直坚定而幸福地走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于儿童立场教有温度的数学——以《最小公倍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