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京剧史

介绍: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近二百年历史。

图片发自App


发展史:

(一) 孕育期:汉剧流行于湖北,其声腔中的二簧,西皮与徽戏有着血缘关系。徽,汉二戏在进京前已有广泛的艺术交融。徽,汉合流后,促进了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黄调再次交流。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图片发自App


(二) 形成期:1840~1860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京剧。

图片发自App



(三) 成熟期:1883~1918,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上述名家,在继承中有创新发展,演唱技术日臻成熟,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

(四) 鼎盛期: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楼,梅兰芳,徐叔岩。

图片发自App



人物:梅兰芳

梅兰芳(1894.10.22-1961.8.8),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脚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图片发自App



服饰:

京剧的服装,是一明代日常生活的服装为基础 ,参照了宋、元两代服装的样式, 同时吸收了清代服装的某些特点, 经过历代艺术家繁荣概括 、提炼 、美化形成的 。可以说 京剧服装融会了宋、 元、 明 、清各个朝代的服装特点,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识, 形成了美观 、夸张 、概括力强 、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京剧服装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蟒、 铍 、靠 、褶 、衣 。在这五类服装中 ,又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 、性别、 性格 、职业、 经济状况等有更详细的区别。

图片发自App



脸谱:

脸谱是戏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语言表现符号,也是中国艺术形式之一。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 妆的一种程式。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 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用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 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观其外表,辨其善恶。因而,脸谱又被称为 角色“心灵的画面”。据史料记载,脸谱是由唐代乐舞大面 (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是京剧和某些 地方戏中净角的别称)所戴面具和参军戏 副净(参军戏,唐宋时流行的一种表演形式, 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 和动作,以引人发笑,有时用以讽刺朝政 或社会现象。参军戏中的副净,等于现在京剧中的“架子花脸”,一般都表演性格 粗犷莽撞的人物,如《三国演义》戏里的张飞)的涂面逐渐演变而来的。

图片发自App


总结评论: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永远不会被年轻的领域所代替的。这是永远改变不了的事实。京剧是一门传统艺术,它有它的美,它的韵味,这也是一般剧种代替不了的,有人喜欢什么是别人无可选择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极简京剧史)